。
戌时三刻,卞玉京乘了一艘小舫,赶到了青溪阁。阁中早已设下雅宴,除了吴梅村,还有几位名士。其中,亦有“秦淮八艳”中与她相熟的陈圆圆和董小宛。
陈圆圆穿了一身水绿软缎袄裙,鬓边斜插一支珠花,见了她便拉着手笑道:“玉京妹妹可来了,方才梅村先生还在说呢,你的《醉桃源》道尽了秦淮春色,只可惜少了些闺中情趣呢。”
吴梅村起身相迎,目光落在卞玉京身上,见她着月白罗裙,略微施了些粉黛,鬓边簪了一只白兰花簪,清雅如月下的修竹。吴梅村不由得抚掌道:“玉京姑娘果然是‘天然去雕饰’,吴某今日有幸,得见仙子临凡。”
席间觥筹交错,吴梅村谈锋甚健,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卞玉京亦抚琴相和,弹的是一曲《汉宫秋》,弦音凄楚,诉尽深宫寂寞。听到动情处,吴梅村兀地放下了酒杯,慨叹道:“姑娘指法,既有嵇康之清峻,又有蔡文姬之悲怆,真乃仙技也。只是这曲子太过伤怀,吴某斗胆,想请姑娘另奏一曲,如何?”
卞玉京抬眸看他,只见他眼中满是恳切,不似寻常客人那般的狎昵。她颔首一笑,换了一支《高山流水》,指尖流淌出泠泠琴音,如清泉流石上,松风入弦中。
吴梅村闭目聆听,待一曲终了,抚掌叹道:“妙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玉京姑娘,吴某不才,愿以拙诗相和,以应这绝美、绝佳、绝妙的景致。”
说罢,他命人取来纸笔,挥毫而就:“钿毂春浇斗鸭栏,青溪路接秣陵关。玉京当日梳云髻,半为檀郎尽日闲。” 诗中“玉京”二字嵌得自然,“檀郎”之谓更是露了几分情愫。
卞玉京接过诗笺,只觉脸颊发烫,心头那道涟漪,竟化作了漫天桃花,纷纷扬扬落了满身。只是那些和桃花河桃花香,只有她自己才能看得见、闻得见。
席散时已是三更,吴梅村亲自送她到渡口。月下的秦淮河静如墨玉,画舫上的灯影在水面漾开细碎的金波。他忽然握住她的手,低声道:“玉京,明日我便遣人去潇湘馆,替你赎身。”
卞玉京身子一震,抬眼望他,只见他眼中星光闪烁,满是郑重。她想开口说什么,却觉得喉咙发紧,最终只轻轻点了点头。看着吴梅村的画舫消失在夜色中,她才发现,自己的指尖还残留着他掌心的温热,而那方素绢上,不知何时已被她绞出了细密的褶皱。
回到潇湘馆,绿萼见她面带红晕,笑着问道:“姑娘可是应了吴老爷?”
卞玉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