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代表、各位同志!本次政治协商会议,非权力决策之会,乃咨政建言、凝聚共识之平台!我们的一切讨论,必须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华夏共和国宪法》及各项基本法律为根本遵循和基本规则!”
张三清晰地重申了会议的核心使命与规则,他环视全场,声音沉稳:“在此框架下,本次会议两大核心议题:
其一,协商讨论各方生产生活活动所需的具体规则限制。
国家之大,行业之多,地域之广,发展之异,宪法与基本法只能划定边界。
边界之内,如何行走?工商经营需遵循何种细则?土地流转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特区政策如何与全国衔接?少数民族权益如何具体保障?宗教活动如何规范有序?……
这些涉及国计民生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则,都需要听取各位代表的真知灼见,综合考量各方合理诉求,进行充分协商。
协商形成的共识性意见,将作为中央政府制定相应领域专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民意基础!
其二,交流、验证社会生产力指数,为国家计划提供支撑。
在之前的发展中,我们的同志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行省和市县级的统计网络,汇总了工农业生产、商贸流通、人口资源等基础数据。
然,百闻不如一见,百算不如一验。
本次会议,请各位代表,尤其是来自地方、行业一线的代表,结合你们最切身的感受和实践,交流各自领域、各自地区的实际产销能力、资源禀赋、发展瓶颈与潜力。
我们要共同审视、验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代表性,务求对整个华夏社会的‘家底’和‘动能’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
这些验证后的信息,将成为中央政府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国策,乃至更长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切实依据,事关六千万生民的生死大事,请定要慎重!”
张三话落,现场安静一瞬,接着气氛热烈起来。
会议进入分组讨论阶段,各党派的人员畅所欲言,先要将不同地域的党派内部意见统一,然后才是党派之间的交流。
这个会议比之人大会议,就要轻松活跃得多。
不同利益集体、不同视角的人民、不同地域的声音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激烈碰撞。
第一天的议程是党派内交流,第二天开始党派之间交流的阶段。
日南进步同盟代表: “特区的用途在于先行先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