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监总管又是一抖,看看群臣,壮着胆子走到刘焉身旁,搭手耳语道:“陛下,城中传言天罚伪帝!”
“大胆!”
刘焉一拍龙椅,愤怒起身。
茅辊灵活跪下,“陛下,定是有人造谣生事!”
“陛下,因何发怒?”
群臣笑容一敛,面面相觑,最后全看向为首位置的丞相,他作为百官之首,只能上前半步询问道。
“汝,说与诸位臣公!”刘焉平复下心情。
那总管不敢怠慢,灵活地爬起来,一五一十地复述了刚才听到的各种流言。
“什么?”
“好贼子!”
“请陛下让微臣(末将)前去,定将生事之人千刀万剐!”
大殿里的官员纷纷义愤填膺,请命杀贼。
刘焉集团自然查不到谣言来源,因为李支书根本不在成都,所有的流言都是从汉蛮杂居的云贵高原边缘传出来的。
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他还真不敢杀成都百姓,毕竟人太多了,茶余饭后,街角巷尾吹牛皮的成都人民,能衍生出无数不同的版本。
益州乱象初见雏形,也确实是遇上了旱灾,就是不知道大旱小旱了,两个月不下雨对水源充沛的成都平原来说,也不是件小事。
都江堰再能引水,也要长江不干才有水引啊,况且,也仅仅能保证蜀郡,中南部的各郡县,已经出现了旱情。
李支书虽然不信迷信,但不影响有丰富经验的他利用益州百姓的迷信,怎么说,这也算是尊重他们的信仰自由了。
益州天灾源于刘焉妄自称帝的消息越演越烈的同时,玄武军与司隶诸侯的战争开始了。
“报告,我军斥候已探明刘焉军主力屯于池阳,约五万兵马;韩遂马腾二人已经合兵一处,屯于万年,有三万兵马;北宫伯玉一党屯于云阳,拥兵四万。”
李大山这次离开了五原,到了粟邑亲自指挥关西战争,这里是他们玄武军的战场。
“好,重甲骑兵路听令,令你部即刻前往云阳,十日内击溃北宫伯玉等羌胡联军,之后可向池阳方向支援。”
“遵军令!我军定不辱使命!”李二狗也不含糊,上前接令,多余的话不多说,接令就出发。
云阳离粟邑百多公里,他们重甲骑兵路行军速度不是那么快,不过他自信,十日绝对有多的。
“第二路,你军负责进攻池阳,第一路进攻万年,两日后出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