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出联盟的介绍和分级认证标准,“你们厂子底子还行,就是管理和工艺太糙!看到没?‘磐石伙伴’初级认证标准!对你们的要求,第一步不是让你们达到红星的标准,而是先把你们自己这条渗碳线的温度均匀性、气氛稳定性,提升到可控范围!把合格率从现在的70%给我干到90%以上!把‘差不多’给我变成‘有数’!”
他指着那几台老炉子:“设备老?不怕!我们‘工艺提升服务站’就是干这个的!小王!”他招呼一位年轻工程师,“带张厂长他们的人,从清理炉膛积碳、校正所有测温偶开始!小刘,你负责帮他们建立生产记录表格,每一炉的温度曲线、气氛浓度、装炉方式、出炉硬度抽检,全给我记下来!先学会‘照方抓药’,再谈‘开方子’!”
赵铁柱又指着角落里几台锈迹斑斑的机床:“那几台老床子,精度不行了是不是?别当废铁卖!清理出来!回头联盟基金批下来,优先给你们申请老旧设备数字化改造的钱!加个数显表,改个简易伺服,精度能提一大截!”
张建国和几个围拢过来的老工人,听着赵铁柱连珠炮般的话,看着他身后年轻工程师们已经开始动手调试仪器、清理设备,眼中熄灭已久的光,一点点重新燃起。他们不懂什么“晶界织构”、“梯度功能”,但他们听懂了“有标准”、“有记录”、“能接大单”、“厂子能活”!
“干!赵工,我们跟着你们干!”张建国用力一挥手,声音有些哽咽,“老少爷们儿们!听见没?咱们厂,有救了!都打起精神来!跟验证中心的专家好好学!”
沉寂的车间里,响起了久违的、带着希望的喧闹声。赵铁柱看着这群重新焕发干劲的老师傅,咧嘴笑了。他知道,改变不会一蹴而就,设备改造需要时间,习惯养成需要过程,但这第一颗星火,已经在老工业基地这片有些冰冷的土壤上,顽强地燃了起来。燎原之势,或许就在这无数个“第二机床厂”的蜕变之中。
---
联合技术验证中心,陈默办公室。
沈清秋将一份报告递给陈默:“‘磐石联盟’首批申请认证的企业名单和技术摸底报告,出来了。情况比预想的复杂,但也更有潜力。像张建国那个厂子,赵铁柱反馈,老师傅的经验其实很宝贵,只是缺乏引导和规范。”
陈默翻看着报告,上面有红笔圈出的各种问题,但也标注了不少闪光点——某小厂自创的简易工装提升了装炉均匀性;某铸造厂老师傅对模具预热温度的独特把控减少了废品率…这些源于实践的经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