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靠近和普通的风怎么区分?(陈默暂时想不到区分,他的目标是“有东西靠近就响”,误报?先响了再说!)
放学路上,陈默把自己的想法跟张铁蛋、赵铁柱一说,两个小伙伴立刻来了劲。
“默哥!这个好!晚上写作业蚊子老咬我脚脖子!”张铁蛋拍着大腿。
“感觉动…鸡毛…”赵铁柱挠着头,“俺家正好有公鸡!拔几根最软的绒毛准行!电位器…就是那个能拧的‘小旋钮’吧?废收音机里有!”
“蜂鸣器交给我!”张铁蛋拍胸脯,“我知道家属院垃圾堆哪儿老有破闹钟!”
材料收集出奇顺利。赵铁柱贡献了几根金黄色的、细软如丝的鸡绒毛。张铁蛋果然从垃圾堆里翻出一个缺了盖的旧闹钟,里面的小蜂鸣器完好无损。陈默则小心翼翼地从林卫国新给的一小包元件里,挑出一个晶体管和几个电阻、电容。
周六上午,三个脑袋凑在陈默家的小饭桌上(李秀兰去加班了,陈建国在厂里),开始了“蚊子警报盒”的第一次“研发”。
赵铁柱用细铜丝(拆自废旧电线)把一根鸡毛小心翼翼地绑在一个小型碳膜电位器的转轴上。轻轻一吹,鸡毛晃动,电位器的轴果然跟着微微转动。“动了!默哥!真动了!”赵铁柱兴奋地低呼。
陈默拿出《少年电子入门》,翻到放大电路那一页(和光控台灯类似,但这次输入是变化的电阻)。他回忆着林叔叔上次提醒的“小黑疙瘩脚的方向”,笨拙但认真地用细导线在面包板上连接电池、电位器、晶体管、电阻、电容,最后接到蜂鸣器上。
接上电池(两节一号电池)。陈默深吸一口气,对着鸡毛用力一吹——“嗡……” 蜂鸣器发出了一阵微弱但持续的鸣叫!有反应! 不用吹,只要桌子稍微一晃,或者有人走过带起风,蜂鸣器就叫!完全不是针对蚊子。吹完风停了,蜂鸣器还在响,要过好几秒才停。
张铁蛋抓了只小飞蛾(蚊子没抓到),凑近鸡毛,蛾子翅膀扇动的微弱气流,根本吹不动鸡毛!蜂鸣器毫无反应。
第一次尝试效果不理想。张铁蛋有点泄气:“默哥,这玩意儿比蚊子动静大它才叫,蚊子来了它哑巴,没蚊子它瞎叫唤,这不逗人玩嘛!”
陈默小眉头拧成了疙瘩,盯着面包板上乱七八糟的线路和那根无辜的鸡毛。他隐约觉得,光靠“感觉风”好像不行,方向也不对。蚊子不是靠风吹动的…是靠…靠什么?他想起生物课好像讲过蚊子找人是靠闻气味和感觉热?但这太复杂了,他搞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