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阅读!
当陈默将最后一条导线连好,用手遮住光敏电阻时,小灯泡“啪”地亮了起来!移开手,灯泡又“啪”地灭了!虽然反应有点迟钝,但功能实现了!
陈默用捡来的彩色玻璃纸贴在有机玻璃灯罩内,让灯光变成柔和的彩色。赵铁柱用细砂纸把木外壳打磨光滑。
“爱科学”展览当天,陈默的“自动亮灭彩色小台灯”成了全场焦点!光线变化,灯自动开关,还带变色!比上次的眨眼娃娃和火圈圈照片更直观、更“实用”!低年级孩子围着开关灯玩得不亦乐乎,高年级学生也啧啧称奇。校长亲自试了试,连声称赞:“好!这个好!有科技含量!还省电!”
杨老师作为评委之一,看着被众星捧月的陈默和他的小台灯,脸色有些难看。她挑剔地检查着台灯粗糙的做工和裸露的面包板线路:“线路乱七八糟,外壳粗制滥造,也就哄哄小孩子!原理?还不是书上抄的?有什么创新?” 但她的声音被周围的赞叹声淹没了。
陈默获得了小学组的“最佳创意奖”!拿到那张盖着红章的奖状时,他特意看了一眼杨老师,小胸脯挺得高高的。虽然杨老师还是板着脸,但陈默觉得,自己用这个小台灯,证明了他的“瞎鼓捣”是有用的!
展览结束的当晚,林卫国的小屋里灯火通明。他正在整理一份详细的档案,标题是:
“观察对象:陈默(青河县红旗小学二年级)—— 能力发展档案(第一卷)”
档案内容包括:
* 基础信息:家庭、性格、学习情况。
项目记录:
窜天猴2.0(马赫环现象,材料来源:火柴头、硝石、焊锡丝)。
眨眼娃娃 V1.0(机械驱动,材料:闹钟电机、废布)。
马赫环演示装置(材料:罐头盒、铜管、打气筒、酒精)。
眨眼+温控娃娃 V2.0(初级反馈,材料:热敏电阻、闹钟风扇)。
眨眼+温控+光感娃娃 V2.5(光照反馈,材料:光敏电阻、自制遮光机构)。
光控小台灯(电路模仿成功,材料:晶体管、电阻电容、光敏电阻、小灯泡、木壳)。
关键观察:
对物理现象(气流、燃烧、光、电)的直觉性理解和应用能力。
强大的动手能力和“变废为宝”的资源整合意识。
初步的系统集成思维(感知-反馈-执行)。
在模仿基础上展现的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