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影业的编剧部门,那可是周溯老早就精心布局的关键项目。
尤其是他从美国考察回来后,愈发觉得,若想实现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一个专业的编剧部门简直必不可少。
他在美国期间,算是深刻见识到了中美影视制作的根本差异。
美国那边实行的是制片人制,从项目策划、资金筹集到拍摄制作,制片人都起着主导作用,编剧在整个体系里有着明确且重要的位置,整个流程更像是精密运转的机器。
而反观国内,大多还是导演制,甚至可以说是个人制。
很多时候,个人的力量在创作中过度干涉,导致剧本创作常常偏离正轨,作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在后来,随着中国粉丝经济如燎原之火般蓬勃发展,中国影视行业竟朝着一种独特的“个人制”方向一路狂奔。
这所谓的“个人制”,并非单纯指某一个人掌控全局,而是一种单向主导的力量在发挥作用。
就拿后来中国的影视剧来说,那简直是陷入了“恋爱怪圈”。
仙侠剧里,主角们在仙云缭绕间爱得死去活来;历史剧本应厚重庄严,也非要穿插几段爱恨情仇;医疗剧本是救死扶伤的严肃题材,谈情说爱却成了重要戏份;甚至连讲殡葬业这种冷门题材,都非得安排个恋爱桥段。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受众喜欢看谈恋爱的情节,毕竟这能牢牢抓住流量密码。
要知道,那些愿意为看剧大把花钱的,主力军就是女粉丝群体。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呢,曾经那庞大且严谨如精密仪器般的电影制作体系,也在悄然间走向瓦解。
这并非是遭受了外部势力的强力冲击,而是其内部因素作祟,这罪魁祸首便是“政治正确”。
就像好好的白雪公主,摇身一变成了黑人;经典的小美人鱼,也被换成黑人出演;甚至连白马王子,都能被调侃成“黑驴王子”。
这般荒诞的“政治正确”,如同白蚁一般,逐渐啃噬着美国电影工业的根基。
再加上其他国家电影制作水平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曾经在美国电影一枝独秀的辉煌局面,也慢慢演变成了全球电影市场百家争鸣的态势。
就在全球影视剧如潮水般极速走向同质化的大趋势下,每年能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影视剧,竟大多出自南韩弹丸之地。
就像后来网友们调侃的那样:这南韩,很多人觉得它似乎可以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