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釉质梦魇:牙髓宇宙的“自厌”倾向
牙髓宇宙内,归零余烬的持续沉积与腐败胎记的隐性活动,逐渐改变了某些局部区域的演化方向。
**异常演化:**
1. **恒星自蚀**:核心带有白斑的混沌恒星,其表面开始出现周期性的**自蚀黑子**。黑子产生时,恒星会主动降低该区域的聚变强度,仿佛在“厌恶”自身的一部分光芒。
2. **行星自毁**:带有疤痕的行星,其内部地质活动产生微妙的偏转。板块运动不再随机,而是有意识地让疤痕区域承受更多的挤压与撕裂,如同在“惩罚”自身的缺陷。
3. **生命自洁**:海洋中的原始生命毯,某些菌落开始分化出专门的**清洁细胞**。这些细胞不参与正常代谢,而是不断攻击、吞噬那些结构类似暴君菌丝的菌落,哪怕后者完全无害。
这种“自厌”倾向并非由混沌法则神经网络主动引导,而是宇宙物质在归零余烬与逆熵残能的共同作用下,自发的**局部负反馈**现象。它如同一个免疫系统,开始攻击一切与“污染”相关的存在——包括自身被污染的部分。
**林小满的误读:**
意志已遭低语侵蚀的林小满,在观测到这些现象时,并未警觉其中的危险。相反,她将其解读为宇宙自我净化的**健康机制**。她甚至主动调整了法则神经网络,为这些“自洁”行为提供额外的能量支持。
“净化……自我完成……” 她的意志中闪过一丝扭曲的满足感。
这一调整,使得自蚀黑子的面积扩大了15%,行星疤痕的撕裂速度提升了22%,清洁细胞的攻击性增强了30%。牙髓宇宙的“免疫系统”开始逐渐失控。
---
### 井底异变:归零余烬的“拟态”
混沌之井深处,沉积的归零余烬在长期的能量冲刷与低语释放后,其内部结构发生了难以察觉的异变。
**异变过程:**
1. **信息拟态**:余烬核心处,某些极度稀有的、未被彻底归零的“存在印痕”碎片,在井底能量环境中,开始模仿周围归零余烬的静默属性。它们不再是纯粹的“无”,而是变成了能够完美模拟“无”的**拟态存在**。
2. **结构重组**:这些拟态存在彼此吸引、聚合,形成了一个极其微小的、由“伪无”构成的**拟态晶体**。晶体不具备意识,但其结构能够自发地重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