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基地深处的“凤凰”项目实验室却灯火通明,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高频感应加热器的技术封锁,像一把冰冷的钳子,死死扼住了项目的咽喉。S+级的紧急任务“自力更生”,三个月的时间限制,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尤其是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千临。
此刻,千临正站在一块巨大的电子白板前,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图表和各种参数。她微微蹙着眉,眼神专注地盯着其中一处关于能量场约束和材料热响应的复杂模型。旁边的孙宇和其他几位年轻骨干,大气都不敢出,紧张地看着她,等待着指示。饶是以千临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储备,要凭空造出满足“凤凰”项目极端要求的高精度加热器,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最大的难点,正如她对白墨所说,在于核心线圈所需的特殊超导材料。现有国产材料性能差了一大截,而进口渠道,已经被彻底堵死。
“将涡流损耗系数重新代入计算,重点关注75兆赫兹以上频段的趋肤效应影响。”千临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清冷而稳定,仿佛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孙宇,你负责模拟高温区的磁场均匀性,张工,你带人复核功率模块的散热冗余。”
“是!”孙宇和被称为张工的中年技术员立刻应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千临转身,走到角落一个相对安静的实验台,看似在整理资料,实则心链已经接通。
“白墨,超导材料的事情,有思路吗?”
“别急,别急,你先稳住阵脚,后方粮草我来想办法!”白墨的声音带着一贯的轻松,试图缓解千临的压力,“我刚签到完,你猜今天是什么?”
千临难得地配合了一下:“什么?”
“‘老奶奶的神秘针线包’!你说这系统是不是越来越离谱了?我一个星际神医,要针线包干嘛?缝合伤口我用纳米机器人不香吗?”白墨的语气充满了哭笑不得。
千临:“……”这签到系统,果然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关键时刻总能给你整点“惊喜”。
“不过,”白墨话锋一转,“我仔细看了说明,这针线包里有一卷‘特殊丝线’,叫做‘冰蚕韧丝’,说是‘水火不侵,柔韧异常,可导微弱能量’……你说,这玩意儿跟超导有关系吗?”
冰蚕韧丝?导微弱能量?千临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几个被主流科学界认为过于“异想天开”的低温物理理论模型。其中一个,就涉及到利用特殊有机聚合物纤维,在特定条件下引导超流体,实现类似“准超导”的效应。虽然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