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啊,我们搞了大半辈子,都觉得举步维艰,一个……小姑娘?”另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手指上沾满油污的中年人也嘟囔了一句,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千临仿佛没有听到这些议论,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桌上的几份技术报告和图纸,然后落在了会议室前方悬挂的一块写满了公式和数据的白板上。
“约束场梯度设计错误。能量注入角度偏离理论最优值百分之七点三。冷却系统冗余不足,存在热失控风险。”千临的声音不大,清冷得像冰,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她甚至没有走近去看,仅仅是站在门口扫了一眼,就指出了三个核心问题。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刚才还在质疑的几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僵住了。尤其是那位老专家,他猛地看向白板上自己反复推敲过无数遍的梯度公式,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那个中年技术骨干,则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仿佛感受到了那“热失控”的恐怖后果。
霍凌风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即隐去。她就知道,对付这些老学究和犟脾气的工程师,千临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式最有效。
“千……千临同志,”老专家扶了扶眼镜,语气变得有些结巴,之前的质疑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震惊和难以置信,“你……你怎么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我们讨论了很久,也只是隐约觉得不对……”
“计算。”千临只吐出两个字,仿佛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她走到白板前,拿起笔,没有擦掉原有的公式,而是在旁边空白处,以惊人的速度写下了一连串更为简洁、也更为复杂的推导过程。她的字迹清秀而有力,逻辑清晰得可怕,每一个步骤都直指核心,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
短短几分钟,一组全新的梯度参数和能量注入角度被计算出来。
“按照这个参数重新模拟。冷却方案,需要增加独立的液氮循环系统,并预留紧急排热通道。”千临放下笔,看向目瞪口呆的众人,补充了一句,“基础理论不过关,后续都是空中楼阁。”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上。尤其是几位老专家,脸上火辣辣的,既有被一个小辈当面指教的难堪,更有对自己固步自封的羞愧。他们引以为傲的经验和资历,在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姑娘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霍凌风适时开口:“千临同志刚来,对项目还需要熟悉。周总工程师,”她看向那位老专家,“你先安排一下,让千临同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