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千临列出的清单,军区后勤部门立刻行动起来,调集各种稀有矿物和特殊材料。这些材料大多储存在国家战略储备库,是过去积累下来的珍贵资源。虽然对这些材料的实际用途感到困惑,但出于对千临科研能力的信任,以及事情可能牵涉到国家安全的考虑,调配工作迅速得到批准。
材料到位后,千临便全身心投入到“量子通讯干扰器(原型机)”的兑换和制造中。系统商城中的物品并非凭空出现,而是需要通过消耗科研积分和提供相应的物理材料进行“具现化”。这个过程本身也需要极高的技术精度和能量控制,好在科研系统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辅助工具。
千临在基地最安全的实验室里,搭建了一个临时的特殊制造单元。白墨偶尔会过来帮忙,虽然她不懂那些复杂的公式和仪器,但她的细心和超强的记忆力,总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忙,比如准确无误地传递微量试剂,或者记住某个精密仪器的校准数据。
“这个东西……真的能干扰‘观察者’?”白墨看着制造单元里那些闪烁着柔和光芒的复杂结构,好奇地问道。
“如果理论正确的话。”千临轻声说,她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操作上,“‘观察者’的通讯方式可能利用了量子纠缠或者某种跨维度传输原理,超出了我们常规无线电波的范畴。这个干扰器,就是通过释放高能高频的随机量子噪声,去‘污染’或者‘扭曲’目标通讯路径,使其无法稳定传输信息。”
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在千临口中说出来,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严谨。
与此同时,冯毅派出的侦查小组对旧仓库区进行了地毯式搜索。除了爆炸残留物,他们还在距离仓库数百米外的一个隐蔽角落,发现了一个被匆忙掩埋的物品——一个废弃的军用弹药箱,里面装着几套作训服、干粮、简单的医疗用品,以及一部保存完好的加密电台!
这部电台成为了新的重要线索。它与仓库里被销毁的电台属于同一型号,而且加密方式非常复杂,显然是那个“蝰蛇”或“方舟”组织内部使用的通讯设备。
千临暂停了干扰器的制造,将电台拿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利用科研系统提供的工具和资料库,她对电台进行了逆向工程和信号解析。
“电台最近一次使用是在爆炸发生前几分钟,发送了一个很短的信号。”千临将解析出的波形图呈现在屏幕上,“内容是‘已就位’。之后就没有收到任何回复,然后就是爆炸。”
这个“已就位”的信号,很可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