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修修拖拉机还行,你说的那啥精密玩意儿,怕是没有。”
千临点了点头,把通知放到一边,语气平淡无波。
“没有我要的东西,我去不了。”
她顿了顿,补充道。
“这里的犁还没改完,辘轳也还没开始。”
理由简单直接,却又无可辩驳——手头的工作没完成,需要的条件不具备。
赵铁柱一听,眼睛亮了!
“对对对!就这么回!千知青手上的活儿还没干完呢!咱们靠山屯离不开她!”
他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立刻就要去给公社回话。
“队长,等等。”
白墨拦住了他。
“话不能这么说得太硬,公社也是为了推广先进经验,是好事。咱们不能直接顶回去。”
她知道,直接拒绝公社的调令,可能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那咋办?”
赵铁柱犯了难。
“这样,队长,您去公社回话的时候,就说,我们非常感谢公社领导对千临同志技术的认可和重视。但是,靠山屯的农具改良任务艰巨,尚未完成,村民们都盼着能早日用上新犁。而且,千临同志最近正在攻克一项新的技术难题——改造咱们村吃水井的辘轳,这个项目技术要求高,需要一些特殊零件,比如轴承或者滚珠,目前正在想办法解决。等这边的工作告一段落,千临同志一定服从组织安排,去公社分享经验。”
白墨沉吟片刻道。
她这番话,既表达了服从的态度,又强调了客观困难,还抛出了“改造辘轳”这个新的“诱饵”,暗示千临有持续输出技术的能力,但前提是得让她留在靠山屯把事情做完。
最关键的是,她点出了“轴承/滚珠”这个具体的技术难题。
“轴承?滚珠?这东西很难找吗?”
赵铁柱重复了一遍,似懂非懂。
“非常难。”
千临言简意赅地回答。
在这个年代,这确实属于精密工业品,别说农村,就是县城都不一定能找到。
“那就好!就这么说!先把公社那边稳住!”
赵铁柱一拍大腿,风风火火地赶去公社回话了。
“轴承和滚珠,真的没办法解决吗?”白墨看着千临,问道。
她想到了自己的系统,或许可以……
“标准件很难找。就算有,精度和耐用性也未必符合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