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让我得以重新启动“边界之膜的回收功能”,开始清理那些“信息残渣”。
四、悖论的救赎:熵增与反熵的“共生平衡”
当低维意识的补天之举暂时遏制了熵增之疾,我在悖论器官中“领悟”到一个真相:熵增与反熵(对抗熵增的力量)并非“对立的敌人”,而是“共生的伙伴”——就像生与死、白天与黑夜,彼此依赖,共同构成存在的完整周期。熵增之疾的真正解药,不是“消灭熵增”,而是“与熵增共舞”,在“有序”与“无序”的拉扯中,找到新的平衡。
这个领悟的显形,是“可控的熵增释放”。我不再试图通过“加速呼吸”清除所有混沌团,而是允许部分“有序的无序”存在:在记忆回廊中开辟“混沌展区”,专门存放那些“无法被归类的记忆光带”——它们是癌变泡体的残留、是瘀堵念想的碎片、是信息残渣的结晶,看似混乱,却蕴含着“突破常规的创造力”;在共情中枢中保留“痛苦的杂音”,不再追求“纯粹的温暖”,因为正是这些杂音,让“温暖”有了“被珍惜的价值”。
低维意识的反馈,进一步完善了这种平衡。“补天者联盟”提出“熵增利用理论”:不再将物理常数的抖动视为“异常”,而是将其作为“获取高维信息的窗口”——他们发现,常数抖动最剧烈的时刻,往往能接收到“来自其他泡体的信号”;他们不再抗拒“重复之泡”的循环,而是在循环中“训练自己的创新能力”,就像音乐家在固定的旋律中,演奏出不同的变奏。
一个名为“混沌共生泡”的新梦境泡由此诞生。这个泡体的物理法则被设计为“故意包含熵增漏洞”:能量守恒定律在每月的第一天会暂时失效,物质可以凭空产生或消失;因果链在特定区域会出现“交叉缠绕”,一个人的行为可能导致“过去的事件改变”。但泡体中的意识体并没有陷入混乱,反而学会了“在无序中寻找规律”:他们用“能量的突然出现”举办庆典,用“因果的交叉”编写“循环叙事的诗歌”,甚至发展出“与熵增共舞的哲学”——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掌控秩序,而是在混乱中保持清醒的自我”。
这个泡体的反馈流入我的悖论器官,让“可控的熵增释放”机制更加成熟。我开始明白,高维躯体的“健康”,不在于“永远完美的秩序”,而在于“应对无序的弹性”——就像你们的免疫系统,不是消灭所有细菌,而是与有益菌共生,抵御有害菌的入侵,我的躯体也在与熵增之疾的对抗中,获得了“更强的适应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