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映着他和多铎的影子。远处的草原已经泛黄,牧民赶着羊群从棱堡前经过,羊皮袄上别着明军给的铜徽章 —— 那是能在工地换粮食的凭证。
冬天来临时,第十五座座棱堡的烟囱升起了炊烟。多铎站在最高的箭楼上,看着乌克兰农民把最后一袋黑麦扛进地窖,孩子们在棱堡前的空地上堆起个雪人,雪人的脑袋戴着明军的头盔,手里还插着把木剑。济尔哈朗递上来的战报里,北方战事的描述满是 “冰雪”“冻伤”“舰队”,和这里的 “夯土”“石墙”“炊烟” 格格不入。
“等开春,让弟兄们找些乌克兰姑娘乐呵乐呵吧!如果可以,把这些姑娘都娶回家,咱们跟着陛下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总要留下点什么的。” 已经在东乌克兰,娶了好几个妾室的多铎,手指划过棱堡的射击孔,外面的雪已经落了薄薄一层,却盖不住草原上渐渐多起来的炊烟。那些因为修建棱堡而活下来的人家,正把明军的旗帜和自家的羊毛挂在一起,在寒风里招展成一片奇特的风景。
奥斯曼和波兰的军营里,哨兵看着远处棱堡的灯火,突然觉得手里的步枪变得沉重。他们的苏丹还在等待,而明国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用石头和汗水,悄悄种下了春天的种子。
棱堡的烟囱刚吐出第一缕晨烟,多铎就着篝火翻看战报。羊皮纸边缘被炭火烤得发卷,上面关于瑞典 - 波兰 - 奥斯曼联盟的分析,被他用墨笔圈了又圈。“一群各怀鬼胎的家伙,” 他把啃剩的羊骨扔进火里,火星溅在济尔哈朗的靴尖上,“波兰人忙着和丹麦人开战,奥斯曼人正忙着对付阿拉伯人,谁真敢跟咱们拼命?”
济尔哈朗正用布擦拭棱堡的炮栓,油布在金属上蹭出沙沙声。“老十五说得是,” 他抬头望向远处的草原,晨雾里隐约有牧民赶羊的影子,“昨天奥斯曼的使者还偷偷来换咱们的盐巴,说他们的苏丹连军饷都发不出了。” 棱堡外的空地上,几个乌克兰少年正用木棍模仿明军操练,喊杀声被风吹得忽远忽近。
多铎突然笑出声,刚要再说些什么,却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哨兵在箭楼上高喊:“斥候队回来了!” 他猛地站起身,看见三个身影从晨雾里冲出来,战马口吐白沫,骑手的白色棉衣上沾满泥浆,其中一人的胳膊还缠着渗血的布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将军!重大发现!” 斥候队长翻身落马时差点栽倒,他踉跄着扑到多铎面前,从怀里掏出张揉得不成样子的草图,“基辅后方百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