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孤儿,田产无多,几乎都是山地,收成全靠天吃饭,从四川徒步走到京城,全依赖于从家中带出的干粮,沿途各级官府只少量的提供了吃食,军饷更就别提了,一毛都没看到。
听到这里,朱由校勃然大怒,砸掉了桌上的茶杯以示自己的愤怒。
怒目视着闻声进来的太监,他下令给即将援辽的三千白杆兵补足粮饷,同时下旨呵斥沿途路经的各级官府。
阿西吧,居然如此怠慢为大明效命的军人,朱由校恨不能拿刀屠戮那些该死的官员。
朱由校的连番表现,可把秦家诸人感动的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愿为大明效死。
见此,朱由校提出了心中构思良久的想法。
“夫人,朕想改革京营,但苦无精兵良将,能否借用贵子侄替朕效劳一段时间?”
“陛下圣明!微臣惶恐至极!臣的子侄们,皆乃我大明朝之忠实子民。能有机会为陛下您排忧解难,实乃他们此生最大的荣幸呐!微臣在此代表他们向陛下保证,纵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亦绝无半点退缩之意,更万万不敢有丝毫推辞之举呀!”只见那秦良玉一脸肃穆,言语铿锵有力,落地有声,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千钧之力。其目光坚定如炬,满怀着一片赤诚之心与忠勇之义。
“夫人之忠心,朕深感欣慰,那么就请夫人领兵暂住京营,待朕整理好练兵典籍,再与夫人相商。”
随后,朱由校就令人传膳,与秦良玉一家子共进了午餐。
不待午休,朱由校又接见了从天津赶来的徐光启,对于这个大中华第一个西化之人,朱由校是非常期待与其见面的,可以说,此人是最接近现代的明人。
看着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徐光启,朱由校的笑脸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徐光启不光谈到了军事方面的知识,更是讲到了西历,西学。当谈到了意大利人艾儒略时,话头被朱由校打断。
“徐卿,朕闻西人善火器,此事是否有误?”朱由校好奇的问道。
“启禀陛下,来我大明朝的西人皆为教士,捷通文武,对行军打仗,军械制造均有精通之处。臣结识的艾儒略更是其中翘楚。”徐光启作答道。
“卿觉得如果朕将其召入京城,让其携带火铳火以及各种操作手,卿可传信与其,就说朕有笔大买卖要交给他。”朱由校眼珠子滋溜一转,心生一计。
“臣立马修书传信给他。”徐光启起身准备领命告退。
“此事不急,朕还有一事想找卿了解下,朕闻传言说卿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