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父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太学是朝廷兴办的,不能让他们不知人间疾苦。”刘徽也不太想管太学的事,不管不行。不管那不是打刘彻的脸?
鸣堂要是处处出彩,太学过于默默无名,到时候是会让人有了借题发挥的机会。
刘徽断不能让鸣堂落得那样的下场。
刘彻笑了,“人人都以为你把鸣堂办好之后,一定会费尽心思将太学压下去。朕从来没有这层担心。”
刘徽的为人禀性,再没有人比刘彻更清楚的人。
因而,刘彻从来相信,刘徽是绝对不可能做出损于大汉,损于刘彻的事。
但太学吧,也是存在问题的。
哪怕刘彻一直以来都在想,要怎么才能让太学变得和鸣堂一样的充满生机。可是刘彻一向很清楚的知道,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站在刘彻的立场,刘彻看得分明,有些事是在于人,如刘徽办起的鸣堂,她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也可以教出不一样的学生,而且每一个学生,他们都会学得他们所长,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显露出他们的本事。
“你想怎么用太学的人?”刘彻问上刘徽。
刘徽理所当然的道:“我怎么用鸣堂的人就怎么用太学的人。不会可以学,我也愿意教,可是他们得要学。要不然以后怎么为国效力。咱们也要考虑对外的。”
“行,你拿上诏书往太学去,要如何挑就如何挑。不听话的,也不是非用不可。”刘彻原想,不听话的可以不用的,后来一想不对,太学的学生都有些家世,不用也不能来硬的,刘徽不至于非要一个人不可。
刘徽笑道:“给他们机会他们不求上进,父皇,以后还用对他们不上进的人客气?”
此问问得真是现实。
“自然不用。”刘彻想到如今手下可用的人越来越多,不愿意为他所用的人,他不是非要用不可。
因而,刘彻挥手道:“去吧。”
去,刘徽就往太学去了。
迎面碰上的是当年告过她一状,后来意识到不对,让刘徽用来可劲刷了太学和鸣堂名声的傅鉴。
“长公主。”刘徽基本上很少来太学,她人一到,谁敢不来迎?
站在傅鉴身边的是好几个博士,有些给刘徽上过课,有一些倒是看着眼生。
无妨,刘徽开门见山道:“西域各国使臣进京,鸣堂学子一道学习,太学的人,本宫请父皇许我调之以用。”
一听刘徽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