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成功,一时半会是不可能成功的,谁都清楚这一点。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会更长远。”刘徽提醒时间问题,目标是有的,想做成没有那么容易而已。
刘彻眼中闪过冷意,匈奴,成为大汉的匈奴族,那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
“此事,你最好写一个章程来,仔细一些。”刘彻思来想去,商量太久了,久得一直拿不出一个好的主意,也只有刘徽说的法子像是能够看到希望的,但那样的希望也不见得能有多少。
可是,有些事本就不是一代能够做得成的事不是吗?
“一代做不好,两代,三代,我大汉的子民,坚定目标定会走下去,绝不会后退。匈奴之患,多少年了,杀不尽,灭不掉,能用的法子,先贤都试过了,公主的办法虽然不是一时可成,但未来未必不能成。”汲黯比较支持刘徽的主意,至少刘徽从未想要把人赶尽杀绝,一个不留。
其他人细细思量,越想越是认为,谁说不是呢。
一代成不了的事,两代,三代,代代传承,会有成功的那一天的。
如今,他们需要做的是坚定方向,种下种子。
“诺。”写章程,那就写吧。刘徽一听汲黯都赞许,露出笑容。
“互市规矩也要定好,如何定?”刘彻没有忘记另一回事,要开互市,须得先把规矩立好,不是谁都可以参与。
刘徽的眸光似碰撞出编钟余韵的震颤,震落睫上凝结的冰霜道:“可以参考和西域之间的往来。匈奴的马,皮毛,是大汉所缺的。而大汉的盐,酒,丝绸,都是他们想要的。盐的生意都不用特意从我们哪一处运来,匈奴境内也有盐湖,可是他们看着盐湖不知如何用,更不懂得如何取。”
一听都不需要运,在匈奴境内都可以制,刘彻想到其中的利。
盐利是刘徽手里最大的生意,随着发现各种各样的盐,海盐不再是唯一,井盐,崖盐,因为离海远,运输成本贵的问题得以解决。就地解决盐的问题,中科院的人在刘徽的手里,真真是用到极致。
现在,连匈奴那儿的盐都解决了?
“你回来的时候顺便在匈奴跑一圈?”刘彻终是问出一句,想确定刘徽怎么发现匈奴内的盐的。
刘徽摇头道:“引着匈奴大单于跑的时候问赵贞,他领我过去看了一眼。匈奴有不少盐湖,可惜他们习惯了抢别人的东西,不像我们喜欢动脑子。以后我们拿着他们的盐卖给他们,既赚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