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新疆的棉花,棉花可以保暖的。
和河西比起来,其他地方面对匈奴的投奔不敢像刘徽一样把人收进来,而且有心为人争一争。
但要说放任不管,也太狠了些。
无奈之下不得不上书请朝廷拿主意。
朝廷上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都认为非我族类,又是弃主而逃的人,不能收下。
竟然有人提议把投奔大汉的匈奴人尽数杀之。
饶是卫青和霍去病在战场上对战匈奴从来不曾手下留情,都不由抬眼扫过出主意道要杀人的那一位。
“放入城中怕是要为乱城中治安,不放,让他们再回匈奴,必为大汉之患,故,杀之,永绝后患。”
理由听起来很是冠冕堂皇。
终于有人出面道:“但不知河西之地,未央长公主如何处置?”
和当地官员不同,刘彻给了刘徽便宜行事之权,如何更能有效对付匈奴,让刘徽放手去干。
“陛下,河西刚送回来的奏本。”恰在此时,刘徽让人送回来的公文也终于是到了。
“念。”刘彻不赘言。
当下那奉上奏本的人打开念了起来,大意是道出匈奴人投奔一事,刘徽如何安置的,为了预防匈奴探子,进了城的匈奴人刚开始先关起来养着,过些日子放人开荒修路去,让匈奴人相互监督,以连坐制,只要安分的人自然无事,不安分的人,先揭发出来也可以让其他人幸免于难。奏本上点出,漠北气候有异,怕是西域要大乱。
西域大乱这句话,听进去的寥寥无几,但该听进去的人都听进去了。
刘彻的目光闪闪,匈奴已然不是大汉的对手,他们无法从大汉那儿得到好处,不得不把主意打到别人的头上。
西域各国,他们也是可以养肥匈奴的,因而,不能再让匈奴有出手对付西域各国的机会,否则让匈奴缓过来,大汉再要对付匈奴怕是要费更多功夫。
“将未央长公主收留匈奴人的处置之法通告各地。”刘彻不曾忘记一开始议的事,各地就学着点刘徽啊,他们大汉难道不缺人?
很缺的。
正因为缺人,所以对于送上门来的人不能白白放过。
如何把人收为己有,这才是最高明的做法。
那些担心会有匈奴探子的人,听清刘徽的法子,不得不说,办法不错,就是要费心神,也不知道河西那儿是否生乱?
等把事情议完,其他官员退下,三省的长官全都留下。没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