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军中的将领何其重要?大汉得要有会打仗,能打仗的将士。
“而且我们不是跟军中将士说过,为国战死之士,可以让他们读书识字?军校的存在,更为让军中将士看到大汉的态度。”刘徽把计划道来,且等着刘彻的下文。
“各行各业的人都培养了,怎么能不培养军中大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单独将军校拎出来,是为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汉的态度,我们对军中将士,为我们大汉战死的将士的敬重。”刘徽将设立军校的原因道来,相信刘彻既然愿意听从她的建议,祭奠无数为大汉而死的将士,一定不会放过愿意再昭显其恩德,又能笼络人心的办法。
刘彻沉思些许道:“太学,鸣堂,军校。三足鼎立。”
三角关系是最稳定的。
“然也。”刘徽重重点头。
“军校教什么?”霍去病在一旁问。
“行军打仗是基本,另外的,忠军爱国,诸子百家也不是不能学。从战场上下来的人,其忠诚度本就远胜于太学里的人。”刘徽点出一个重要的优势,请刘彻不要忘记这样的一点。
“先前你提过要在军中教人读书识字,已然实施了吧。”刘彻还想起另一回事。
刘徽重重点头道:“和建军校的本意相差无几。天下聪明人不少,教其德,以令其行,再教他们本事,才能为大汉所用,为父皇所用。这一条和制定教材的本意是一样的。”
刘彻当然知道刘徽为何早早就有修教材的打算。
想让天下的人才为大汉所用,按照刘彻之前选定的方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何独选儒家?
所谓儒家,何尝不是法家。
自然,就不得不提刘彻对天下人的要求。
刘彻的要求:天下臣子尽忠于他,为他所用,忠君爱国。
教材的所有内容,都是教人尽忠尽责的。
在军中想要推行这些方案不可能吗?
有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刘徽轻声道:“可以一步一步来,如先在军中教他们读书识字,已经开始。等以后合适了就建军校。鸣堂也就算了,要是将来军校出来的人,武艺比太学的好那没什么,要是连书读得都……”
“咳咳咳……”霍去病咳嗽提醒,刘徽的话戛然而止。
一时得意忘形了啊!
刘彻瞥过霍去病一眼,落在刘徽身上,不得不提醒刘徽一句道:“太学是你父皇我让人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