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是哪一家。治国之道,保一方安宁,办法千千万万,诸位只要有本事,让你们学到的知识惠于国,利于民,大汉绝不会吝啬。”刘徽继续再接再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把人忽悠上贼船,不想想办法怎么行。
她的一番说辞,一众人细细一品,不可否认一个事实。
确实是。
朝堂上虽然再不以黄老之术为主,但想想大汉建朝几十年,黄老之术大行,儒家同样也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没落。
最重要的一点是,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样的一套何尝不是披着儒家的皮,实则推行的是法家的理论。
说一套做一套,为的是天下安宁,要的是天下太平!
刘徽言外之意何尝不是,我开学校,请你们上课,你们可以教你们想教的内容,能不能让人认可,看你们本事。
传道授业,为国育才,很是让人心动。尤其往后都不需要担心有人容不得他们。
刘徽岂能看不出他们的心动,于此时朝他们作一揖道:“不瞒诸位,我有意建学校,不收费用,志在为普通人铺路。读书识字,能够为普通人寻得一个可以上升的机会。世族大家垄断,以令普通人无能反抗,只能任由他们宰割,诸位当真视若不见?”
随刘徽此话落下,一众人再看刘徽的眼神更不一样了。
为普通人铺一条路,一条可以让他们能够改变命运的路,也让天下人可以因此真正得利的路,如此想法,是真正的将民放在心上。
打量刘徽的眼神,再一次变得不一样。
“愿为公主差遣。”为普通人开辟出一条路,有何不可。他们愿意!
于是,等桑弘羊刚把书阁安排起来,印刷,纸张,刘徽都让人在淮南国里整出来。结果一回来听到刘徽说,她要建学校,参考太学。
桑弘羊……
刘徽考虑过,她一下子整那么多事,有人手吗?
人,刘徽请好了,这才张的口。
而后,刘彻让桑弘羊带这些先生们去见识见识造纸术和印刷术,正好让人开开眼。
桑弘羊……抗议无效,能用上他,是他莫大的荣幸。
书阁,学校,全都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来,与之而来,朝廷终于派人前来接管淮南国事宜,顺便,也有人来押解淮南王一家子回京。
来人里主事的主父偃,主父偃一见刘徽和霍去病,客气见礼,惊叹道:“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