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上一应成本,桑弘羊在算,刘徽同样也在算。
“临海之地也就罢了,成本自然是低得多的,太远的位置,怕是想把价格降低都不成。”试出晒盐之法的人给刘徽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好让刘徽心里有数。
“湖盐,崖盐,井盐,我怎么记得你们提过。”刘徽未必对盐有多少研究,上辈子吃盐也就吃个盐,没有研究过盐的花样,还是这辈子让他们讲解一番,有了新的见识,才知道在大汉朝有不同的盐。
对了,她记得新疆有一个巨大的盐湖。那个位置在哪儿来着?
所以,大自然巧夺天工,对于孕育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都一视同仁给予他们活下来的机会。作为人类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大自然存在的东西,开采和提取利用。
听到刘徽的话,一个个都流露出惊讶,从而也有人答道:“这些如何开采还是一个问题。”
“有问题解决问题,不用担心,只要你们有这个心,我会支持到底。咱们目标一致,为大汉百姓。我希望在大汉朝,凡大汉百姓,再不用担心吃不上盐。”刘徽知道盐的重要性,人体不能缺盐。
任何一个时代,盐是民生至关重要之物,调控盐价,得利的是百姓。
不用柴火煮盐,降低成本,刘徽只要把盐拿出去,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这会儿刘徽脑子飞转的想要如何迅速让大汉朝上下都可以吃上便宜盐。
“公主所言甚是。公主放心,我们等把制作海盐的办法解决,我们就往各地去,保管一定让大汉的百姓以后都不用为盐的事发愁。”刘徽将百姓放在第一位,如何不让这些人高兴。
原本未必没有人想,刘徽将他们那么多人聚集在一处,定不会存了什么好心。
结果刘徽做下的事却都是利国利民的呢,如何不让他们震惊的同时,也开始决定跟着刘徽混。
刘徽迅速让人弄出一批盐,送往长安的同时,如何运输,朝廷有专门的人,刘徽特意让各地的官府都知道,她手里的人改进了制盐的法子,盐,不用煮,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随着刘徽让人将盐运往淮南王境内,一气儿把淮南王境内的盐价降到最低,马上有人到淮南王刘安面前闹起来,淮南王在听闻刘徽一边将盐运回长安,一边运往他淮南王国时,气道:“欺人太甚!”
哈,欺人太甚?
不不不,很快淮南王才真正见识到,何所谓欺人太甚。
刘徽送往淮南王内盐被一抢而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