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所有研究成果。
并非是刘徽不信任桑弘羊,而是桑弘羊一开始在刘徽这儿的定位就不一样。
盐的事,真是多亏桑弘羊提醒。否则刘徽真没来得及想这一层。
盐铁以官营,眼下的大汉,矿铁资源还允许私有的。
盐就更不用说了,多数的人拿了盐令,想怎么卖就怎么卖。
桑弘羊在看到印刷术后,不可避免想起盐铁这等关系民生大事。言外之意何尝不是希望刘徽可以想想办法把这事改改。大汉百姓会对刘徽感激不尽的。
有时候听着桑弘羊他们的话,刘徽不得不承认,至少不用面对那群有心要坑刘徽的世族大家,喜欢用各种规矩约束人,偏从来不遵守那些规矩的人所产生的恶心。
坏人,好人,刘徽认为,有时候看着桑弘羊和常康他们,心情会好很多。
桑弘羊在听到刘徽要把事情交给常康去办后,可见松一口气。
纵然刘徽养的这些人,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原因,得封官的人并不在少数,还是有所区别。
桑弘羊的志向不在上林苑,而在更长远的地方。
刘徽明了,更无意让朝堂上的人来管上林苑这一群搞研究的人。
目标不一样,要求不同,方向会不同。
虽然刘徽的目标同样也不在上林苑,但她握的是大方向,如此一来,其实只要一个人可以及时给刘彻上报研究成果就成。
刘徽是真认为有些研究成果不够,可以放一放再报。
“那便如此定下。常康,让他来见见朕。”刘彻闻常康之名久矣,从来没有见过。
既然以后需要常康上书,眼下常康有官位了,按刘徽提议,针对上林苑的人,另设一个官衙,叫中科院。科,科学研究,这里面的人都是专门从事研究的,至于官至于几品,且看他们各自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有利于大汉,品级可以不断上升!
刘彻是个听劝的,尤其这样一群人的用处还是刘徽发现人尽其才,中科院,行,就这么定下。
常康听说刘彻要见他,激动的得瞳孔睁大。
想他几次三番上书自荐,为的正是见一见皇帝。
可惜,在卫青府上,自荐的信送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得到刘彻召见。
在刘徽手里,不过才一年多的时间,他成为官身了,还管着几十号人一起研究。现在,他更可以一偿宿愿,见到皇帝。
太好了!他的一身本事真没有白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