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只要是他们研制出来,对百姓有利,对大汉有利的东西,刘徽都会在第一时间向刘彻举荐,推广至大汉,惠及于民。
故,常康对刘徽越发敬佩。
“谢公主。”常康深深的冲刘徽作揖。
刘徽赶紧避开道:“不仅是像常先生一样的人。各类人才,不拘什么样的,天文地理,算术耕种,凡有一技之长,先生但有认识的,不妨请他们都来。只要他们有一颗为民造福之心,本宫向先生保证,必不会让他们明珠蒙尘。”
人啊人!
刘彻想治理好天下,费尽心思,用尽办法征召天下人才。
刘徽想手里有牌,同样不例外得要拢人。
她人小。她跟人讨人,没有人会当她是一回事,正因如此,刘徽才会往自家舅舅府上去,想着要是能捡个漏也是好的。
常康夫妻,绝对是正好符合刘徽的要求,也属于她捡漏来的。
科技发展,别人不知道其中的重要性,刘徽知道!
世人以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奇技淫巧,那藏了多少科学家,淹没多少人才?
没有人要的人,她要啊!
正好有常康他们改进冶铁工艺后,刘彻似乎意识到这些人并非一无用处。
刘徽提出要求要多养几个,刘彻已经决定由着她,随她闹腾去。
心里惦记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的刘徽,正要寻一个合适的人,慢慢引导,让人改进那么一些技术。人,还得要人。
正好一个常康让刘徽意识到,他有人脉的。而且都是跟他差不多的人,既如此,用一个常康引来更多人!要是可以,刘徽还想,要怎么样继续把更多的工艺改进!
常康感受到刘徽灼灼的目光,真切感受到刘徽对人才的渴望。
“耕种也行?”常康抓住的重点不太一样。
刘徽激动得昂头道:“当然。民以食为天,能把田种好的人,这也是一技之长。”
种田怎么了?地种好了,一年两季的水稻,翻倍的粮食产量,这不重要?
“常先生,你认识的人,别管他们有什么样本事,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你只管把人都叫来长安。要是没有路费,我出。”一看常康迟疑的犹豫,刘徽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欢喜,来几个会种田的呢。咱们一起研究下粮食产量好不?
粮食,民以食为天,要是能够把粮食产量提高,那是多好的事。
常康原以为刘徽可能在开玩笑,听到刘徽要包路费时,常康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