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多花岗岩地貌,山腹分布天然溶洞与裂隙。埋藏点位于半山腰一处向阳背风的凹形岩洞内,洞口被藤蔓与钟乳石遮蔽,周边覆盖亚热带常绿植被(如榕树、樟树),岩缝中有野兰花与蕨类植物,常年雾气缭绕,夏季多骤雨,冬季干燥。
澳门国际机场临时关闭半径5公里空域,禁止无人机及小型飞行器进入,警方两架“猎鹰”直升机在高空巡航监视。岩洞周边300米范围拉设双层警戒线,内层防弹玻璃围栏,外层铁马隔离带。单向通行车道仅允许考古车辆与应急车辆进入。海警舰艇在路环岛东南海域巡逻,防止潜水员或快艇接近。
澳门治安警察局与内地特警联合执勤,分设入口安检、洞内巡逻、媒体协调三组,总计200余人。反恐小组特警持HK416突击步枪在制高点待命,防爆犬排查爆炸物。无人机群配备热成像和高清摄像全天候巡逻,地面设置激光绊线报警系统。
山脚半径1公里设电子围栏,仅限持芯片手环人员通行。全频段信号干扰器屏蔽未授权通信,媒体直播通过政府提供的量子加密光纤专线传输。所有人员须自愿植入皮下RFID芯片,定位精度达厘米级,异常移动触发警报,且入场时需通过虹膜扫描+人脸识别系统,与澳门身份证明局数据库联动。记者需额外佩戴连夜制作的含GPS定位芯片的电子记者证。
核心区划定在岩洞入口至文物埋藏点,仅限考古团队、安保人员及媒体转播车进入。岩洞入口20米外部署反恐特勤组UTIP,配备非致命声波武器与考古专用防爆毯,防止误触历史爆炸物。缓冲区是核心区外围50米范围,设置临时帐篷、设备仓库及媒体工作间。缓冲区外围200米外是来宾区,搭建了LED大屏,实时转播发掘过程,供来宾观看。
挖掘区外围架设负压隔离舱,空气过滤系统阻隔微生物污染文物,舱内恒温20℃±2。准备了防震恒温运输车,真空悬浮舱利用磁流体技术平移文物,舱内氧浓度控制在0.5%以下。将由装甲车护送至澳门博物馆临时库房。仁伯爵综合医院派出野战医院,配备了ECMO设备与针对洞穴蝮蛇风险的蛇毒血清。
因为此次直播工作的场地比香港画廊处还要逼仄,所以众多国际、中国大陆和本地媒体采取了设备和技术共享。BBC搭建了卫星直播车,配备6米卫星天线,使用BBC Earth特效团队制作3D文物复原动画。NHK贡献了8K超高清摄像机与显微镜头,直播文物细节。新华社派出“媒体大脑”AI系统,实时生成多语种字幕与摘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