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税率一般在1%左右,但根据不同地区和商品种类,税率可能会有所调整。在云南地区,厘金的征收率大约为5%。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面上的“合法税收”中,马帮驮盐需持有“盐引”(官方贩盐许可证),关卡官员核对引票后,按“每引百斤征银二钱”抽税。但实际操作中,税吏常以“引票模糊”“盐包破损”为由,额外征收“补税银”。
茶叶按“担”计税,每担征银八分。碧鸡关设有“茶厘局”,税吏会故意压低茶叶等级(如将“普洱七子饼”降为“滇红散茶”),从而提高税率。
货物附加税包括货物进城前需缴纳“落地捐”,马帮需额外支付货物总值3%的银两。例如,一驮价值50两白银的盐巴,需另缴1.5两“落地税”。
关卡借口“滇西匪患”,强制马队雇佣清军“护送队”,费用按驮数计算(每驮收银五分),实则护送队常与劫匪勾结。
暗地里的“卡要伎俩”包括“火耗银”勒索,即税吏以“银两成色不足”为由,要求马队补缴“火耗银”。例如,实际缴纳50两白银,需额外加付10%作为“熔铸损耗”,但补缴银两仍会被继续克扣。
马队需向关卡委员行贿“部费”(贿赂银),换取盖有兵部火漆印的“通关文牒”。若无此牒,即使有盐引也可能被扣货。
关卡委员常以“文书模糊”为由,扣押货物直至马队献上“茶水钱”(按货物价值1%-2%抽取)。
对驮马征收“草料税”(每匹马日征铜钱20文),声称用于购买驿站草料,实则款项多被私吞。强制马队更换官制“马蹄铁”(刻有“滇南税监”字样),每副铁蹄收费白银三钱,而民间铁匠的普通蹄铁仅售一钱五分。
关卡外驻扎的“剿匪队”(实为土匪收编的保安团)拦路索要“平安费”,声称“交钱保平安,不交则遭劫”。马队被迫将货物总值5%的银两交给“剿匪队”,换取所谓“路条”。
税吏以“查验货物”为名,将盐包拆封检查,实则偷窃盐粒。马锅头若抗议,税吏会诬陷其“私藏私盐”,反而加罚“违禁费”。
关卡强制马队用银两兑换官铸铜钱(“官钱”),汇率远高于市价(如1两白银仅兑800文,市价可达1200文)。马队被迫接受“铜钱税”,实则被盘剥20%以上。
至于马帮,马锅头通常携带“额外银两”打点关卡,称为“通关黑钱”。例如,一队20驮的马帮,需预留5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