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朝廷节源开支。
白行简亲自带头减膳,节约用度。
虽然不是直接赈灾,但却是为了赈济服务。
最后便是不得不答应了陆沉舟的移民就粟。
长安城的人口,也因此来到百万大关。
很难想象灾荒十四年。
竟然还能有这么多百姓活了下来。
陆沉舟不得不服。
人。
真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生物。
怪不得能成为地球霸主。
王云裳告诉他,她曾在宫廷中看过先帝记录的《通典》。
中平元年初,统一过一次人口。
当即的结果是户。
如果按照每户四人来算。
大概在一千两百三十万的人口。
毕竟是个庞大工程。
而且存在大量未纳入户籍的流民、逃户。
依附于豪强的隐户、僧尼、不入户籍的奴婢、士兵及其家属等....
加上岭南、西南、西北少数民族人口。
陆沉舟猜测,实际人口可能会在一千八百万或者两千万左右。
长安城百万人口,全部由王云裳亲自划分。
真不愧是贤内助。
事事面面俱到,处理得有条不紊。
王云裳将灾民分为两批,一批内城,一批外城。
由户部和明镜司联手。
整理灾民户籍,调查个人信息,以此划分。
进入内城的百姓,一部分并入官僚机构。
执行杂务,如书吏、衙役、捕快等。
一部分并入商业与服务业。
东西两市,拥有固定商铺的商贾。
如丝绸、珠宝、药材、茶叶、香料、陶瓷、书籍、酒肆、饭馆等。
车坊租赁马车的马夫、搬运工脚夫、城内及漕运船夫。
或是从事娱乐业者,如歌舞伎、乐师、说书人、杂技艺人。
还有一些有技术的女性。
一部分并入手工业。
这都是官营工匠,负责工程建筑的将作监。
下属的庞大作坊中工作的各类匠人。
如金银器匠、玉器匠、织锦匠、铁匠、木匠、漆匠、画工等。
他们身份特殊,有“匠籍”世代相传,为官府服役。
在长安坊市内,自家开设作坊的独立手工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