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手忙脚乱解开时,他嗅到她发间熟悉的沉水香,忽然想起上元夜替她寻回落水的花簪,那时她发丝也这般拂过他鼻尖。
“这个...你收着。”他从袖中摸出个磨喝乐娃娃,彩漆已有些斑驳,“去年七夕你说要供在织女殿,我偷瞧见你在底座刻了字。”
桑知漪的泪珠正砸在娃娃冠冕上。
她看着谢钧钰颤抖着手将金玉簪插入她云鬓,簪头衔珠被晚风吹得叮咚作响,恍惚想起他说要带她看流星那夜,衔珠也是这般晃花了眼。
“漪儿…”谢钧钰的嗓音像被砂纸磨过,“若我不幸战死…”
桑知漪忽然踮脚捂住他的嘴。远处画舫传来咿呀的《折柳曲》,她指尖沾到他眼角湿意,滚烫得吓人:“你只管往前走,我在这儿看着呢。”
更鼓声穿透暮色时,谢钧钰站在桑府照壁前,看那抹杏色身影渐渐融进灯笼的光晕里。
他摸着剑柄上新缠的冰蚕丝,忽然想起去年今日,她提着琉璃灯穿过暴雨来找他,裙摆溅满泥点却笑得灿烂:“谢大人,我来讨碗姜汤喝。”
转角处传来白怀瑾惯用的龙涎香,谢钧钰握剑的手紧了紧。
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恍惚间竟像父帅当年出征时的轮廓。他最后望了眼绣楼窗棂透出的暖光,转身没入长安街如潮的灯火中。
桑知漪倚在窗边数更漏,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磨喝乐娃娃底座。借着烛光细看,才发现“卿卿桑知漪”五字旁,不知何时多出个歪歪扭扭的“归”字,墨痕新鲜得能蹭在指腹上。
夜风卷着打更声掠过飞檐,她忽然想起谢钧钰总爱说的那句:“你瞧檐角蹲的螭吻,传说能吞尽天下离愁。”
……
粮草车碾过朱雀大街时,桑知漪正在称量晒干的木樨。
金灿灿的桂花簌簌落在戥子上,忽听得外头马蹄声急如骤雨——是兵部在清道。
“东陵军破了潼关。”茶客们窃窃私语,“谢家三郎也要出征了。”
国公府书房里,谢钧钰指尖划过舆图上的雁门关。
父亲沙哑的嗓音犹在耳畔:“你大哥在此处中伏,你二哥的断枪是在白狼河捞上来的。”羊皮地图被烛火烤得发脆,边疆线蜿蜒如刀疤。
桑府朱门前的石狮子蒙了层薄灰。
谢钧钰第十次勒马回转时,墙头忽然惊起两只灰雀。他望着飘落的绒羽,想起那日桑知漪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