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就说嘛,陛下哪里舍得责罚。”杨贵妃适时递上羹汤,眼波流转间尽是了然。
李隆基接过羹碗一饮而尽,笑道:“这卖关子的毛病可不能惯着!”白须随着说话声不住颤动,“华夏数千年头一遭打到壶口关,竟不详细禀报,着实可恼!”
“陛下,当务之急是议定对策。”陈玄礼适时提醒。
“高力士,速传李林甫、太子!”李隆基连声催促,趁这间隙连饮数碗羹汤,眉飞色舞的模样活像个得了新奇玩意的孩童。
待二人匆匆赶到,听闻唐军已至壶口关,先是一阵狂喜,继而也埋怨起哥舒翰的简略军报来。
“好了!”李隆基大手一挥,“当议正事。陈老将军有何高见?”
陈玄礼昂然道:“此乃千载良机,纵使耗上十年八载,也定要攻破此关!”
“儿臣附议!”太子李亨立即响应。
李隆基目光转向李林甫:“丞相以为如何?”
这位权相沉吟良久,方道:“原定大非川决战之策确需更改。如今只剩最后一关,断不能半途而废。”
“善!”李隆基拍案而起,“千年等一回的良机,岂能错失?原本想着能拿下几座关隘诱敌来战便足矣,如今...”他目光炯炯,“这壶口关,朕要定了!”
李隆基略作停顿,眉头微蹙:“若在壶口关与吐蕃长期对峙,恐非良策。高仙芝能支撑多久,尚未可知,朕不得不未雨绸缪。”
大食正虎视眈眈,若闻唐军深陷高原,必会大举进犯安西。以高仙芝现有兵力,能坚守一年半载已属不易。
“大食!”君臣四人异口同声,语气中尽是愤懑。若非大食牵制,唐军在高原对峙十年又何妨?
李林甫眼中精光一闪:“陛下,既然不能久耗,不如限期强攻。以一年为期,若不能克,大军撤回河湟,只留三五万驻守大非川继续攻略。一旦攻破壶口关,我大军便可直捣吐蕃腹地。届时先灭大食,再回头收拾吐蕃不迟。”
这谋划堪称周全。李隆基、陈玄礼连连颔首,就连素来与李林甫不睦的太子李亨也不禁目露赞许之色。
“一年之期,不能再多。”李隆基掐指细算,“攻打壶口关一年,平定吐蕃、稳定局势又需一年。这两年光景,若大食趁虚而入...”他神色凝重,“安西四镇丢了尚可收复,但若让大食兵临河湟,威胁长安,后果不堪设想。故而安西绝不容有失,两年已是极限。”
这番盘算极为精准,唐朝最缺的就是时间。阿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