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文明遗迹的原初共生核心还在流体海洋深处共鸣,共生议会的能源规划组已带着跨维度工程队进驻时空褶皱区。林砚看着全息投影中蜿蜒的能量管线——左侧是主时间线的量子导线,表面流转着二进制能量代码;右侧是原住民的星脉导管,外壁雕刻着元素共鸣符文,两者在恐龙族群的生物磁场节点处交汇,形成能自动适配不同维度能量频率的“共生接头”。小棘的族群成员正用基因链编织管线保护层,鳞片的荧光随着能量流动呈现出规律的明暗变化,如同活体的能量指示灯。
“根据第三文明遗迹的刻痕启示,宇宙能量本就是共生体。”姜禾调试着甲骨文密钥与量子反应堆的共振频率,发梢的金色粒子化作微型能量探针,潜入时空褶皱的能量乱流,“主时间线的量子能擅长跨维度传输,地之民的元素力适合区域稳定,而第三文明留下的‘原初能量场’——”她指向核心区悬浮的能量矩阵,由量子导线、星脉导管与恐龙生物磁场共同构成的三角结构,“能将两种能量转化为兼容所有文明的‘共生能’,就像把科技的‘电流’与魔法的‘元素流’,汇入同一条宇宙的‘能量运河’。”
炼金术士的坩埚悬浮在能量网络的枢纽节点,沸腾的溶液中浮现出商周《考工记》的机械图谱与第三文明的能量拓扑图——两者的管道布局在跨维度语言的解析下完全重合:“古之‘导水之法’实则是能量疏导的雏形!”他将圣山的能量灵矿、主时间线的反物质燃料与恐龙族群的生物能结晶倒入坩埚,溶液化作能自主修复的“量子熔剂”,“用科技的精准定位铺设主干管线,用魔法的元素感应校准节点共振,再让恐龙的生物磁场充当‘能量神经’,就能建成覆盖整个时间线的‘共生能量网络’——哪怕是最偏远的时空裂隙,也能同时接入量子能的高效供能与元素力的生态供能。”
赛博格诗人的机械义眼投射出不断扩张的能量图谱,
“网络底层遵循‘差异互补算法’!”她的诗稿分解成能量管线的三维模型,在空中拼出能自适应的莫比乌斯能量环,“看这个‘时空能量枢纽’——当量子能供应过载时,星脉导管会自动将多余能量转化为元素力储存;当元素力波动异常,量子导线又能注入稳定的能量脉冲。更关键的是,第三文明的原初共生核心作为‘能量心脏’,能让所有管线的能量流产生共振频率——就像阿娅的圣山宝石与姜禾的量子密钥,本就该在共生的能量场中彼此成就。”
林砚的时感者意识渗入能量网络的主干线,虫洞纹路在皮肤下勾勒出与原初共生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