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实现意识的终极形态。”
陈静轻轻摇头:“但他们错了。就像这些历史典籍,如果所有书都被撕碎混合在一起,那还能称之为‘知识’吗?个体意识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共生体或许能拥有无穷的记忆,但那只是一片混乱的意识海洋,没有真正的‘思考’,只有数据的堆砌。”
她走到一个古老的书架前,取下一本封皮磨损的《人类简史》:“你看,这本书记录了人类从单细胞生物到智慧文明的历程。每一次进化,都是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博弈。我们发明语言来共享思想,却又用文字来保留个体的声音。灵魂芯片本应是工具,却差点变成了牢笼。”
沈溯看着陈静手中的书,突然意识到,或许对抗共生体的关键,并不在于更强大的技术防御,而在于重新找回对“自我”的认知。当所有人都在追求意识的永生和共享时,恰恰忽略了“个体”本身的意义。
“我需要你的帮助。”沈溯的眼神变得坚定,“你的意识防火墙给了我启发。如果我们能设计一种基于个体记忆独特性的‘意识指纹’,作为对抗共生体的密钥,或许能在技术层面重建‘自我’的边界。”
陈静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就像给每段记忆贴上独一无二的标签,让共生体无法混淆?”
“对!”沈溯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从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入手,那是负责自我反思和记忆检索的神经网络。每个人的默认模式网络都是独特的,就像指纹一样。如果我们能将这种独特性转化为数字密钥,嵌入灵魂芯片的底层协议,就能在共享记忆的同时,保留个体意识的核心。”
说干就干,沈溯立刻在档案馆的临时终端上搭建起算法模型。陈静则分享了她独特的意识波形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参数。两人一个提供技术框架,一个贡献哲学思考,在古老的典籍与未来的代码之间,构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与此同时,记忆库中的共生体仍在疯狂扩张。隔离墙的量子泡沫层开始出现不稳定的波动,无数被同化的意识像潮水般冲击着最后的防线。林薇在实验室里焦急地呼叫:“沈溯,撑不住了!隔离墙的能量即将耗尽!”
“再给我十分钟!”沈溯头也不抬地回应,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得更快。他正在将陈静的意识指纹算法注入记忆库的核心程序,这就像在汹涌的意识海洋中建造一座孤岛,用个体的独特性来抵御集体的同化。
当最后一行代码完成注入的瞬间,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本狂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