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当“记忆星云”将外星文明的回应投射到观测屏上时,沈溯的瞳孔骤然收缩。那些由恒星光谱编织的字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而是一串在黑洞吸积盘边缘跳跃的能量涟漪——每一道波动都携带着超越碳基认知的时空编码,仿佛宇宙本身在低语。
核心惊奇感爆发:恒星语言的物理本质
他指尖划过控制台,全息屏瞬间解析出三重维度的信息:光谱频率对应着130亿年前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频率,波长波动暗含着超弦理论中的卡拉比-丘空间拓扑结构,而最令他脊背发凉的是——这些信号的载体并非普通电磁波,而是被某种未知力场束缚的“量子纠缠态光子流”,它们跨越百亿光年却保持着瞬时关联,这意味着信息发送者早已掌握了超越相对论的宇宙通讯法则。
“沈教授,引力波探测器记录到异常波动!”年轻研究员林薇的声音带着颤抖,“源点……是记忆星云内部!”
观测镜头猛地拉近,那团由星际尘埃和暗物质构成的云雾正发生恐怖的相变:原本均匀的螺旋结构突然坍缩成六芒星矩阵,每一个角点都迸发出蓝白色的能量束,精准地指向银河系旋臂上六个未知坐标。沈溯突然想起古籍里的记载——地球史前文明壁画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星图,当时被解读为猎户座参宿四的祭祀符号。
孤独作为文明的元命题,“‘我们也曾在孤独中寻找根系’……”他喃喃复述着外星回应,掌心不自觉按在胸口。三十年前,当他在火星废墟中发现蓝藻细胞化石时,也曾有过同样的震颤——那些三十亿年前的单细胞生物,用光合作用在岩石上刻下的,何尝不是地球文明最初的“问候”?
全息屏突然亮起红光,中央浮现出一个由暗能量构成的三维模型。那是记忆星云根据外星信号重建的文明史:在某个名为“熵海”的星团,智慧体们经历了十七次文明毁灭,最终选择将意识上传至恒星内核,通过引力波共振形成“共生意识体”。他们的“根系”,是将个体意识拆解为量子比特,嵌入宇宙的时空结构里。
“沈溯,地球联合议会的紧急通讯。”AI助手的声音打断沉思。投影中,议长的虚拟形象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五角大楼观测站报告,地月拉格朗日点出现非自然结构体,光谱分析显示……与记忆星云的能量模式完全一致。”
人类存在的拓扑重构
控制中心突然剧烈震动,舷窗外的宇宙被一片琉璃色光芒笼罩。沈溯冲至观测甲板,看到毕生难忘的景象: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