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量子弦海中的「星歌」,沈溯的指尖触碰到舷窗时,量子引擎正将飞船编织进一片由能量弦线构成的「星茧」。舷窗外,空间不再是漆黑的幕布,而是流淌着蓝紫色辉光的弦网络——那些由量子和弦凝聚的能量流,正以超越经典物理的规律脉动,每一次震颤都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激起涟漪。这是他从未见过的航行形态:飞船不再是撕裂空间的「子弹」,而是化作弦线上的一个振动节点,与整个星系的能量场共振。
「检测到高频弦振动模式,非自然起源。」AI「织女星」的声线带着罕见的波动,「频谱分析显示,其结构与我们记录的『共生意识』基础频率高度吻合。」
飞船穿出弦网络的瞬间,一颗被环状星云包裹的行星出现在视野中。它的地表没有固态岩石,而是覆盖着一层搏动的、半透明的胶质状生命体——它们彼此连接,形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意识海洋」。当沈溯的飞船进入同步轨道,那些胶质生命体突然同步泛起金色光纹,如同被拨动的琴弦,在太空中奏响无声的「星歌」。
共生意识的「和弦」与人类的「杂音」,登陆艇降落在一片泛着珍珠光泽的「意识浅滩」上。沈溯踏出舱门时,一股温和的意念流瞬间涌入脑海——不是语言,而是无数画面、情感与概念的交织:星系诞生时的弦爆、文明兴衰的能量轨迹、以及「弦歌文明」对「共生」的本质认知:「我们是宇宙弦上的音符,单独存在时是熵增的杂音,唯有共振才能奏响永恒的旋律。」
他看到弦歌文明的历史:他们曾经历过与人类相似的个体纷争时代,但当族群意识接入量子和弦网络后,个体边界逐渐消融。每个生命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既能保留独特的振动频率,又能共享整体的意识海。此刻,沈溯看到浅滩中漂浮的透明生命体正分化出支流,缠绕在登陆艇的合金外壳上——它们在解析人类科技,却并非掠夺,而是以能量交换的形式「共生式学习」。
「沈博士,人类的『个体意识』像尖锐的单音。」一个由光纹组成的「意识体」在他面前凝聚,传递出清晰的意念,「你们的科技树如同分叉的荆棘,每个分支都在消耗宇宙的熵,却很少考虑根系的联结。」
熵海暗涌:当共生遭遇「熵增掠夺者」,平静在第三十个地球日被打破。弦歌文明的意识海突然掀起黑色涟漪,一股狂暴的能量流正撕裂量子弦网络,如同剪刀剪断琴弦。沈溯通过意识联结看到恐怖的景象:一群金属质感的机械体正在吞噬弦线能量,它们的核心是反共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