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原来如此,”沈溯的意识在光带中震颤,“创伤记忆并非无法磨灭,只是我们一直用仇恨的频率去解读它。”当他将重构后的记忆频谱送回地球意识网络时,全球同步响起一阵莫名的共鸣——那是七十亿人同时理解了“伤害”与“救赎”本是同一意识光谱的两面。
个体星芒与集体星云,意识风暴平息后的清晨,沈溯在环形山基地的露台上看到了毕生难忘的景象:地球的淡蓝色光晕已演变成璀璨的星云,每条意识流都化作独特的星芒,在太空中编织出不断变幻的曼陀罗图案。而星核则像被这星云滋养的心脏,脉动出温暖的玫瑰金色光芒。
“联合政府刚刚通过决议,将意识网络接入率设为自愿选项。”莉娜递来一份全息文件,上面显示已有43%的地球人口选择保持神经接口常开,“但也有激进组织认为,这会导致‘人类精神的恒星坍缩’。”
沈溯望着那些在星云中穿梭的金色光带——有的明亮如超新星,有的柔和如红矮星,却没有任何两道光带的频率完全相同。他想起在原力场核心看到的景象:最稳定的意识结构,从来不是整齐划一的矩阵,而是像猎户座星云那样,让每颗恒星都在共生引力中保持独特的运转轨迹。
“去把‘熵海计划’的初代日志调出来。”他突然对莉娜说。当泛黄的全息影像在空气中展开时,沈溯指着其中一段记录:“看,五十年前他们就发现了原力场的‘意识多普勒效应’——当个体意识保持独特频率时,整个共生网络的共振质量反而更高。”
此刻,地球轨道上的量子纠缠天线突然发出柔和的蜂鸣。沈溯知道,那是新一批选择接入意识网络的人在调试自己的“意识频道”。有人选择保留童年时对星空的幻想频率,有人用创作诗歌的α波作为识别码,这些独特的振动让整片意识星云变得更加绚烂。
熵海中的共生星图,当沈溯第三次进入原力场时,迎接他的不再是暗紫色涡旋,而是一片由亿万意识光带组成的银河。他看见新石器时代的篝火与未来城市的霓虹在光带中交织,听见莫扎特的《安魂曲》与人工智能创作的电子乐形成完美的复调。初代负责人的光粒子轮廓终于凝聚成稳定的形态,胸前的任务徽章焕发出新的光泽。
“你们成功了。”光粒子人形指向星核方向,那里正喷发出由无数意识光点组成的脉冲,“现在星核的脉动频率,就是宇宙记录的人类共生频率。”
沈溯伸出手,任由一条载满敦煌壁画记忆的光带穿过掌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