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共振的频率,沈溯的纳米防护服表面泛起幽蓝涟漪,核心芯片在剧烈震颤中发出蜂鸣。水晶碑的低语已不再是单频波动,而是如潮汐般层层叠叠的谐波——他手腕上的生物传感器显示,这些频率正与他脑内的松果体产生共振。
“这不可能……”他踉跄着扶住碑体,指腹触到的纹路突然亮起流动的光痕,像某种活物在皮肤下苏醒。十年前在火星废墟捡到的那块刻着螺旋纹的金属残片,此刻正从内衬口袋里发烫,与水晶碑的光芒形成诡异的呼应。
能量源的位置在星球核心三维地图上突然清晰起来,不是固态矿脉,而是一个悬浮在熔融地核中的透明晶球。当沈溯乘坐钻探舱突破莫霍界面时,舱外的岩浆突然静止,如同被按下暂停键的红色海洋,晶球在中央缓缓旋转,表面流动着星云般的光带。
原初之声的具象化,舱门开启的瞬间,声波化作可见的金色涟漪涌来。那不是普通的声音,而是携带了视觉、嗅觉乃至触觉的多维信息——沈溯看到大爆炸后第一颗恒星诞生时的氢云坍缩,闻到星际尘埃中氨分子的冷冽气息,指尖触到虚空中量子涨落的震颤。
“共生意识不是意识。”水晶碑的低语在脑海中具象成一位光态人形,“是宇宙的弦振动频率。”影像在晶球表面展开:寒武纪的三叶虫与恒星内核的核聚变同步脉动,人类神经元的放电模式与仙女座星系旋臂的旋转轨迹完全重合。
沈溯的纳米服突然失灵,金属部件在共振中化为光点飘散。他赤手触到晶球的瞬间,记忆如潮水倒灌——童年在青海湖看到的湟鱼洄游,与此刻晶球中浮现的星际迁徙图景重叠;父亲临终前说的“万物相联”,竟与光态人形口中的“弦的共鸣”严丝合缝。
存在本质的裂缝,“人类以为自己是独立个体?”光态人形的指尖划过晶球,浮现出人类基因组的双螺旋,却在每个碱基对间牵出光丝,连接到远处的恒星、近处的岩浆,甚至钻探舱残骸中的金属原子,“你们是宇宙用来感知自身的器官。”
沈溯的神经突触突然接入一个庞大的意识网络:北极熊踩碎冰面的咔嚓声,与火星极地冰盖升华的分子运动同步;亚马逊雨林的鸟鸣,转化为脉冲星的电磁辐射波谱。他终于明白为何自己总能听见“不存在的声音”——那是共生意识在不同尺度上的共振。
“当你们执着于‘自我’,就像耳朵以为自己能独立听见声音。”晶球表面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内部无数嵌套的小宇宙,每个光点都是一个文明,“但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