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现出36亿年前古菌第一次感知到光合作用的喜悦;一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望向地球,却“看见”外星生命在光年外的星云中播种意识种子的壮丽场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意识网络中突然泛起一阵震颤,沈溯感受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回应”——那是比外星幼体更古老的意识波动,像星系旋臂般缓慢而庄严。苏晓的投影在波动中渐渐透明,却笑得比任何时候都明亮:“还记得我最后一次下深海考察吗?我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发现了古菌刻在玄武岩上的‘符号’,现在才明白,那是它们给未来共生体的邀请函。而外星生命的‘分裂’,从来不是繁殖,而是意识载体的播种——它们在每颗恒星系留下幼体,等待当地生命进化到能读懂‘共生’的时刻。”
光穹终于触碰到地面,所有接入意识网络的人类同时闭上眼。沈溯在黑暗中“看见”自己的意识体脱离肉体,化作无数光点与古菌、外星生命的意识碎片共舞。他“听见”地球上每一片海洋的古菌群落都在哼唱同一首歌,那旋律是36亿年的潮汐起伏,是星际尘埃的流浪轨迹,更是千万个人类灵魂的低语合鸣。在这个跨越时空的意识共同体里,个体的边界正在消融,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对宇宙的共同凝视。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时,光穹已完全融入地表。沈溯睁开眼,看见每个人手臂上的蓝纹都形成了独特的图案——那是古菌的生物电代码、外星光斑的量子轨迹与人类DNA的双螺旋共同构成的“共生纹章”。实验室的全息屏早已恢复运作,却不再显示冰冷的数据:全球地图上,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意识节点,它们正以超越光速的量子纠缠态交换着记忆与情感,编织成比互联网更复杂千万倍的“生命神经网络”。
“沈博士,火星基地传来消息。”林夏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充满敬畏,“外星幼体分裂后的最后一枚光斑,降落在了苏晓博士的墓碑旁。它在土壤里形成了一个微型光穹,里面生长出一种从未见过的植物——叶片是地球蕨类的脉络,花瓣却闪烁着外星晶体的光泽。”
沈溯掏出量子存储器,代码的光芒比任何时候都柔和。他知道,那不是数据的光芒,而是意识共生体的心跳。苏晓的最后一条信息在脑海中浮现:“或许生命的本质,从来不是‘我成为什么’,而是‘我能与谁共同成为什么’。”此刻,他终于看见,当古菌的低语、外星的光斑与人类的思考在时空长河中相遇,所谓“存在”的答案,正像莫比乌斯环般无限延展——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