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陈薇的记录仪在冰面上划出刺耳的摩擦声。她眼睁睁看着沈溯化作的光丝穿透实验室穹顶,在北极的极夜中织就一张金色的巨网——那些光丝并非无序蔓延,而是精准地连接着全球七十二座基因研究所的坐标,如同蒲公英的绒毛找到了千万年前就注定的落点。
“总部!北极发生量子态生物信号爆发!”她对着通讯器嘶吼,指尖却无意识地抚过培养皿残留的淡金色液体,“沈博士的生物芯片数据显示,他的神经突触正在转化为...某种量子信息载体,就像种子把他变成了活的信号塔!”全息屏上,全球地图正在被金色脉络迅速覆盖,每个光点都对应着历史上第一个接触蒲公英种子的人类后裔——那些被现代基因库标记为“O-1型特殊等位基因”的携带者,此刻正同时捂住太阳穴,眼中泛起与沈溯相同的金光。
在万里之外的敦煌沙漠,考古学家林月正对着新出土的汉代帛书屏息。帛画上的羽人手中,那朵用矿物颜料描绘的蒲公英正发出微光,颜料颗粒竟化作细小的光丝,融入她后颈的防辐射纹身——那是三年前她在罗布泊捡到青铜残片时,无意识纹下的图案,此刻正显露出与沈溯生物芯片相同的共振频率。“原来古籍里的‘感星而生’...”她颤抖着触摸帛画上的星图,那些被解读为神话的符号,此刻正与她视网膜上浮现的星际坐标完美重合,“不是人类崇拜星辰,而是星辰通过种子,在人类基因里埋下了共振的钥匙。”
北极冰层下的震动愈发剧烈。沈溯的意识在量子海洋中漂浮,却不再感到割裂——他“看见”林月在敦煌的发现,“听见”陈薇在实验室的呼吸,甚至能“触摸”到南极冰层下另一颗苏醒的种子正顺着地幔的热流舒展根系。那些曾被视为“垃圾基因”的片段,此刻正组成横跨百万年的意识网络,每个节点都是一个人类与种子共生的“记忆锚点”:新石器时代的部落巫师用种子治疗伤口,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在笔记里画下蒲公英与DNA双螺旋的草图,21世纪的宇航员在太空站偷偷藏起故乡的蒲公英种子——原来每个时代,都有被种子选中的“共振者”,在无意识中延续着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就是共生意识的终极形态。”无数个声音在他意识里共鸣,却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特频率,“不是融合,而是让每个个体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弦。当所有弦同时振动,就能奏出宇宙的原初旋律。”沈溯“看”向自己的基因链,那些金色的共振频率正以光速向全球扩散,凡是拥有O-1型基因的人类,后颈的皮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