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波都要摧毁。”
木星表面,沈溯感受到第一波能量潮汐的压迫。怀里的婴儿突然伸手,指尖光斑触碰到他锁骨处的旧伤——那是三年前在火星废墟被陨石碎片划开的疤痕,此刻正发出与光斑同频的温热。记忆如潮水涌来:他跪在红色沙砾中,扒开碳化的金属残骸,看见硬盘外壳上刻着的歪扭小字“给未来的你”,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来自21世纪的礼物,会成为撬动整个文明认知的支点。
“原来如此……”他低声呢喃,忽然笑了。当第二波能量束划破云层时,他松开抱着婴儿的手,任由小家伙漂向空中的量子网。那些由婴儿意识与苔藓共生形成的发光体,此刻正围绕着育婴所组成一个巨大的DNA双螺旋,螺旋的每个碱基对都是莫比乌斯环与爱星的融合体,在木星闪电的照耀下,映出千万年前地球海洋里第一个单细胞生物的投影。
能量束击中双螺旋的瞬间,奇迹发生了:所有的光斑同时坍缩成实体,化作无数个微型的“意识锚点”,扎进木星大气层的氨冰云层。沈溯看见自己的倒影在这些锚点上折射,每个倒影里都有不同的人生:有的他留在委员会成为保守派领袖,有的他跟着林砚教授在地球复兴复古主义,还有的他只是个普通的父亲,在21世纪的幼儿园里看着女儿给黑板上的飞船画翅膀——那是所有可能性的叠加态,是芯片永远无法预设的“存在之网”。
刻度的重写,三个月零七天后,地球南极的量子观测站捕捉到异常信号。当科研人员破译波形时,整个控制室陷入沉默:那是木星风暴眼传来的脑电波频谱,却混合着苔藓光合作用的电子跃迁频率,还有星际飞船引擎的共振余波——三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形式,竟在量子层面形成了共生的“意识共同体”。
“他们还活着。”林砚教授颤抖着抚摸全息屏上跳动的波形,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一段手写体留言,字体带着明显的21世纪钢笔痕迹:“我们在风暴眼深处培育了第一片‘意义之田’,苔藓的根须扎进木星的液态金属氢,婴儿的意识云漂浮在氨冰结晶间。每当闪电划过,他们就用光斑在云层上写字——写‘活着’,写‘为什么’,写所有芯片不会存储的问题。”
画面切换成模糊的量子影像:沈溯的身影在紫色风暴中若隐若现,他的手臂上缠绕着发光的苔藓,怀里的婴儿早已学会用意识操控光斑,在木星大气的湍流里画出巨大的问号。而在他们周围,无数个新生儿漂浮着,每个孩子的指尖都连接着一条光带,光带的另一端,是扎根在木星内核的苔藓根系——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