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急忙上前劝解。
事到如今,大唐只能依靠李世民前行。
并非李渊无子,而是其余诸子尚年幼,未来品性未知。
唯独李世民,若非因建成占了嫡长之位,他本就该是无可争议的继承者。
他的胆识、手段、智谋无不昭示着他将成为一代明君。
一旦废除李世民的继承资格,大唐便难以为继。
毕竟在这个世界,东面的大明国力远超大唐,时刻觊觎这片土地,妄图重现秦汉盛世。
因此,在这种局势下,唯有李世民能为大唐带来生机。
即便早前建议立建成时已考虑过此问题,当时在稳固建成地位的同时,也不忘为李世民积攒力量。
否则,怎会轻易得到天策上将和全国兵马大元帅的头衔?更何况秦王本就地位崇高,乃中原首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大国象征。
他们原本希望李世民与建成齐心协力,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然而计划最终未能如愿。
待李渊情绪稍缓,刘文静深吸一口气道:“陛下,此事秦王嫌疑不大,极有可能是慈航静斋所为,甚至石之轩亲自出手。
否则,以东宫高手众多,此事怎能隐瞒?慈航静斋扶持大唐本就出于对秦王殿下的支持,如今天下将定,太子却非秦王,他们的行为不足为奇。”
裴寂急匆匆地跟上:“绝不会错,秦王仁厚谦恭,断不可能行此弑兄杀弟之事,必是慈航静斋擅自妄为……”
在四位近臣持续的“劝解”下,李渊对李世民的怒火逐渐转向慈航静斋,甚至对整个佛门的看法也迅速恶化。
他恨不得立刻找慈航静斋理论,但理智告诉他,以他目前的实力,面对慈航静斋与静念禅院根本无能为力。
两尊天人,还有一位厉工,三位天人境强者,即便调集整个大唐的军队也难以抵挡。
况且,李世民掌控着超过九成的大唐兵力。
瞬间,李渊如遭雷击,颓然瘫坐,仰望殿顶,满心不甘。
作为一国之君,此事若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都会让人愤懑,更何况是他。
更糟的是,百姓尚可拼死抗争,他却不敢轻举妄动,唯恐慈航静斋袖手旁观,一旦静斋撤走,大唐也将难以为继。
然而……这股怨气实在令人窒息!
怒火攻心的李渊双目圆睁,猛然喷出一口鲜血,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公子,前方便是天山灵鹫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