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赵城还有另一种想法。
南下广东,据守广州,若事不可为,迅速退往海南,甚至再往南方撤退。
但这样做有一个弊端,人手可能是一个问题。
这一路撤下去,等到吕宋岛上,可能就没多少人了。
人手不够,很多东西想要迅速发展,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条,也只能当作备选中的备选。
关于未来如何走,赵城整整思考了三天,最终还是决定西进!
要找机会联合黔州土司,狙击大明军队,极大程度阻止他们平定云贵。
这样,或许还能牵制住大明西南方向的军力,减小南雄侯赵庸等人的压力。
只要给赵城几年时间,一定能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具有先进的作战理念,装备先进的战争武器,配对先进的医疗,再有强大的兵工厂……
横扫巴蜀,割据西南,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一旦占据巴蜀,在他庞大的数据库、信息库、资料库的支持下,巴蜀很容易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
虽无法达到二十一世纪的水平,但达到二十世纪的水平还是非常可能了。
而且,不是二十世纪初,起码也是二十世纪中叶。
在庞大的数据资料支持下,四五十年就能走过曾经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
赵城做下决定,不再浪费时间,全速前进,向西而行。
而这几天的时间,宋濂在武昌引起的渲染大波已经扩散开来。
那本所谓《新华字典》,也成了全民讨论的热点。
武昌,几大富商在宋濂的支持下联合起来,成立了新华印刷厂,转门研究如何拓印《新华字典》。
宋濂知道《新华字典》的重要性,但也明白整本拓印的难度。
为了方便推广,他对《新华字典》进行提炼,在赵城的提议基础上,按照读音进行分类分册拓印。
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洪武年间这样低下的生产力基础上,很多东西都只能依靠人力。
但还好,有实物为基础,工作繁琐但不难。
……
简化汉字风风火火地推行着,稳坐钓鱼台的朱重八,对那老不死的宋濂杀意更重了。
但已经杀过一次,再杀第二次的难度,他也明白。
何况,妻儿竟以皇后位、太子位相逼,洪武大帝也无可奈何了。
只能祈祷,宋濂那老家伙水土不服,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