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着赵师傅和两个帮厨,把流程打磨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稳。但再快,人力也有极限。每天两条蓝鳍,加上其他海获的处理,几乎榨干了后厨冰鲜处理的能力。眼看着生意火爆,冰鲜区却成了新的瓶颈。
这天下午,过了最忙的饭口,店里稍微清闲了些。我和江屿难得一起坐在角落一张空桌旁,对着账本和采购单。
“这个月流水,比上个月翻了一倍还多。”我指着账本上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数字,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光是冰鲜金枪鱼这一项,毛利就占了快四成!就是……处理量跟不上了。今天中午好几桌想点刺身的,都没排上。”
江屿没看账本,他的目光落在桌上一张摊开的地图复印件上,手指正点着城南老工业区边缘一个被红笔圈出来的位置——**城南冷冻三厂**。那是个老国营厂子,设备老旧,效益不行,早就半死不活,听说最近在找买家。
“嗯。”他应了一声,目光依旧落在地图上那个红圈上,深邃的眼眸里看不到生意火爆的喜悦,只有一片沉静的思索。“两条鱼的处理量,已经是后厨的极限。想再扩,地方不够,人手也不够。而且,”他抬起眼,看向我,眼神锐利,“顶级冰鲜的时效性太强。从港口到店里,再到分解处理、上桌,时间压缩得越短,品质才越有保障。现在全靠冷藏车和店里的冰柜撑着,风险太大。”
我的心猛地一跳,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嫌“晚屿”这个小小的后厨,已经装不下这条越来越肥的金枪鱼了!他想……吃更大的鱼!
“你是说……”我试探着问,声音有点发紧。
“拿下它。”江屿的手指点了点地图上那个红圈——城南冷冻三厂。“我们需要自己的冷库,自己的标准化处理车间。离港口近,离市区也不远。有了它,不仅能解决‘晚屿’的瓶颈,还能把‘老顺发’那条稳定的顶级冰鲜渠道的价值,彻底榨干。”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店里那些衣着光鲜、对着精致刺身赞不绝口的白领食客,声音低沉而充满野心:
“顶级食材,不止能烤着吃。它能进高档餐厅的刺身台,能进精品超市的冷鲜柜,甚至……能成为高端礼盒里的硬通货。‘晚屿’这块招牌,要立得住,就不能只守着眼前这一炉炭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被他话里描绘的蓝图震得心跳加速!冷库?处理车间?把我们的顶级冰鲜卖到餐厅、超市?这步子……迈得也太大了!可看着他沉静眼神里那股不容置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