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大吴史?德佑实录》 载:“德佑三十一年,帝萧桓既平南疆之乱,深知边军积弊已久,‘虚额冒饷者十之三四,老弱充数者过半,甲胄朽敝,粮饷克扣’,遂决意重编边军。时大同卫指挥使周毅,在南疆平叛中‘身先士卒,屡破敌阵’,以功擢升大同总兵官,总领九边重编之事。毅至大同,‘严核军籍,汰去老弱虚额者三千余人,招募精壮新兵五千’,立‘实甲、实粮、实练’之‘三实’练兵法。风宪司谢渊遣属官监其吏治,玄夜卫掌其粮饷督查,‘凡贪腐旧将,黜者十二;朋比为奸者,戍边七人’。逾年,‘边军风貌一新,战力回升,瓦剌闻之,不敢近塞’。史称‘边军重编,为德佑中兴之重要基石,固九边防务,安万民之心’。”
边庭久困旧尘烟,虚籍空糜岁币连。
将吏朋比藏腐鼠,士卒饥寒泣残年。
新帅提戈清积弊,精壮披甲练真拳。
三实纲举军威振,烽燧平安入远天。
大同卫的残雪尚未完全消融,道路泥泞不堪,寒风裹挟着沙尘,刮过破败的边墙,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周毅身披铠甲,带着几名亲卫,踏着泥泞的道路前往大同卫就任总兵官。他刚从南疆平叛的战场上归来,铠甲上还残留着硝烟的痕迹,左臂的箭伤尚未完全愈合,每动一下,仍隐隐作痛。
当他接过大同总兵官印时,指尖传来沉甸甸的质感。这方印玺,刻着 “大同军镇” 四个古朴的篆字,见证了无数边军将士的血与泪。周毅望着眼前的景象:校场杂草丛生,不少士兵衣衫褴褛,精神萎靡,远处的营房更是破败不堪,心中不由得一阵沉重。
“周总兵,这是大同卫军籍册。” 副将赵奎走上前来,双手递过一本厚厚的册子,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周毅接过册子,翻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士兵的姓名、年龄、兵种等信息,“马军五千”“步军两万五” 的字样清晰可见,可备注栏里 “久病未除”“逃亡未销” 的标注却密密麻麻,触目惊心。
周毅的目光落在 “马军五千” 这一页,眉头紧锁:“去年瓦剌来犯,大同马军出战者仅两千余人,这五千之数从何而来?” 赵奎脸色一白,支支吾吾地说:“这…… 这是前总兵定下的旧例,多报些兵额,才能领到足额的粮饷。九边都是如此,将官们还能从中分些,周总兵初来乍到,不必过于较真。”
周毅 “啪” 地合上军籍册,声音冰冷:“旧例若有害边军,误国家,就必须改!传我将令,三日内全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