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即长城’。” 他轻声道,声音被风吹得很远,“以前总以为关隘、甲胄才是屏障,如今才懂,守住民心,再险的关隘都能守住,再强的敌人都能击退。”
寒风掠过灯海,灯笼摇曳的光晕里,“军前审案” 的木台仍立在雪中,台柱上不知何时被人刻了字,借着灯光能看清是 “吏治清明,边军安宁” 八个字,笔画虽浅,却像深深扎进了这片土地。篝火噼啪作响,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与灯海、粮仓、城墙融在一起,成了这寒夜里最坚实的暖。
片尾
德佑三十年正月,萧桓在大同卫设 “军前审案”,历时三日,审出贪腐官员二十七人,其中卫所军官十六人、地方文官十一人,查实克扣军粮七万石、贪墨军饷五万两。主犯七人被斩于军前,十二人流放,八人革职,追回的五万石军粮当场分拨边军,贪腐银两所折粮草半月内补齐。玄夜卫在查抄中发现官官相护密信百余封,揪出王林党羽漏网之鱼五人,军储仓改由 “军民共监”,账册每月公示。此案肃清边地积弊,边军士气大振,军民同心备战,大同卫迎来久违的安宁。
卷尾
《大吴史?德佑实录》 载:“三十年正月,帝于大同卫设‘军前审案’,‘三日审结贪腐案二十七起’,‘斩七人,流十二人,革职八人’,‘追回军粮五万石,银五万两’,‘军粮即时分拨,军民欢呼动地’。此案‘创边地军审之例’,‘玄夜卫监粮、军民共督’之制始行,‘边军士气复振,屯田兴,仓储实’。
论曰:‘战地查弊非仅惩贪,实乃‘收民心、固边防’之举。萧桓‘亲审亲断,示法于军前’,使‘官不敢贪,吏不敢欺’;谢渊‘循证追责,点滴不漏’,令‘赃粮归军,民怨得平’。军审之后,‘大同卫三年无贪腐案’,‘九边皆效其制’,故‘德佑中兴,始于边地清弊’。’
(正月十五,大同卫军民同庆上元,分粮声、欢笑声传至长城外,北元哨骑闻之退走。)”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玄桢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