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上滑了个趔趄,手忙脚乱抓住垛口的木桩才稳住,靴底在冰面上划出刺耳的吱呀声。他顾不上揉磕疼的膝盖,连滚带爬地往下冲,喉咙里嘶吼着,声音被风撕得破破烂烂:“敌袭!北元大军来了 —— 三烟急警!左军寨怕是要完了!”
风声里,隐约能听到关外传来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像闷雷滚过草原,震得城楼的木柱都在发颤。小李抱着冰冷的弓箭,看着周平狂奔的背影,牙齿抖得咯咯作响,眼泪刚涌出来就冻在了眼角 —— 他才十五岁,上个月刚从老家来大同卫,还没见过真正的战场,可这漫天的烽烟和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已经把死亡的阴影压在了心头。
同日午时,一封插着三根鸡毛的急报送入奉天殿,信纸边缘被雪水浸透,字迹因颠簸而晕染,却仍能看清 “大同卫左军寨失陷”“守将阵亡”“敌军三万压境” 的字样。萧桓捏着信纸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信纸在他手中微微颤抖,殿内的寂静被这封急报打破,连香炉里的烟都仿佛凝固了。
“陛下,大同急报!” 兵部尚书张岳匆匆出列,朝服的下摆沾着赶路的尘土,“北元太师也先趁我军冬防未备,亲率三万骑兵南下,已攻破左军寨、右军寨两座前沿阵地,守将李诚力战殉国,残部退守大同卫主城,兵锋直指居庸关!”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勋贵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惊惧。定国公徐昌出列时,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北元多年未敢大举南下,此次来势汹汹,恐是有备而来。大同卫存粮不足,冬衣未发,怕是…… 怕是难守啊!”
“存粮不足?冬衣未发?” 萧桓猛地拍案,御案上的青玉笔洗被震得跳起半寸,里面的清水泼在《大同军备册》上,将 “冬衣三万套”“粮草五万石” 的朱批字样晕成一片模糊的红痕。他抓起案头的《大吴会典》,翻到 “边军补给规制” 篇,指节重重叩在 “延误补给者斩” 的条款上,声音里的寒意几乎要冻住殿内的空气:“朕三个月前就用‘八百里加急’下旨调拨,冬衣要新絮厚棉,粮草要精米干肉,兵部、户部联名画押的‘已起运’文书还在案上,为何至今未到大同卫?”
户部尚书李嵩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他慌忙出列时脚下滑了半步,朝服的玉带扣撞在金砖上发出闷响。“陛下息怒!” 他的声音抖得不成调,额角的冷汗顺着沟壑往下淌,在下巴凝成水珠,“粮草冬衣九月初七便从太原仓起运,由恒昌号承运,许是…… 许是雁门关外连降大雪,山路结冰难行,才耽搁了时日……”
这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