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抚的奏报送回京师,此刻正在通政司存档。”
谢渊展开一幅手绘的商队行踪图,图上用墨线标注的路线蜿蜒曲折,在雁门关西侧画了个醒目的红叉:“玄夜卫暗线跟踪王庆的商队三日,发现他们并未南下河南,而是绕道雁门关西侧的‘黑风口私道’—— 那是条仅容一车通行的山间小径,平日里只有猎户敢走。商队在黑风口与北元游骑接头,粮车交接时,有玄夜卫亲随在暗处用箭射落了一袋粮食,麻袋上‘大同官仓’的火漆至今还在,火漆边缘的裂纹与官仓存档的印记完全吻合。”
“北元俘虏呢?” 萧桓的声音陡然拔高,抓起那袋粮食的残片 —— 粗麻布上还沾着北地的黄土,“他们招认了?”
“招认了。” 谢渊呈上俘虏的供词,上面按着鲜红的指印,“北元左翼万户的亲兵供认,近三月收到的‘汉地粮草’,麻袋火漆、粮食品质都与大同官仓的存粮一致。他们还说,每次交接都有‘穿蟒袍的汉人’在场,用粮换北元的战马和皮毛,交易地点就在黑风口的山神庙 —— 玄夜卫已在庙墙后搜到三枚‘恒昌号’的铜制令牌,上面刻着李穆的私章。”
萧桓将供词拍在案上,纸张发出脆响,香炉里的龙涎香被震得火星四溅:“户部屯田司是干什么的?每月巡查官仓的‘三监官’—— 司账、司秤、司钥,三人各掌一权,按《大吴会典》,缺一人签字都不能开仓,他们就眼睁睁看着三万石军粮被运走?”
“陛下有所不知。” 谢渊的声音沉得像北地的冻土,“大同仓的司账官是李穆的远房表亲,司秤官收了恒昌号的三百两银子,司钥官被王庆以‘家眷安危’胁迫。三人早已串通一气,每月的‘出入仓记录’都是伪造的,用‘霉变损耗’‘鼠患盗粮’掩盖亏空,户部屯田司郎中张启是李穆的姻亲,对这些破绽视而不见,还在‘月度核查文书’上盖了印。”
晨光渐渐移到案头的山西地图上,将 “黑风口私道” 的位置照得透亮。萧桓望着那道蜿蜒的墨线,忽然想起大同守卒的血书里 “三日一餐,煮皮带充饥” 的字句,心口像被巨石压住,喘不过气来。他抓起那份北元俘虏的供词,指腹抚过 “用粮换战马” 的字样,声音里带着彻骨的寒意:“他们拿边军的命,换自己的银子,再用银子帮敌人武装起来,回头杀咱们的兵…… 好,好得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谢渊看着萧桓捏皱的供词,知道此刻无需再多言 —— 证据已形成闭环,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