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时,特旨将庐山云雾茶列为 ' 贡漆配伍 ',载于《工部物料则例》。但该例在元兴十年已废止,他们如今用茶梗入漆,既是标记,更是密语。" 他想起陈懋靴底的红壤、襄王府的采购记录,又翻开鸿胪寺历年的文书查验底册,"这十年来,涉及宁王、襄王属地的文书,火漆查验通过率竟高达九成八,而其他藩王属地不足六成,这里面的蹊跷..." 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这是谋划数十年的布局,每一片茶梗,都是他们的罪证。"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与甲胄碰撞声。宗人府经历吴勉带着五名吏员闯入,腰间的青玉牌在烛光下泛着冷光,牌后还刻着王府赐封的铭文。"谢御史,襄王府弹劾你私拆官文、损毁信物!" 他的象牙笏板指向桌上的验漆器具,目光中带着威胁,笏板边缘还留着上次朝会时与其他官员争执的裂痕。
谢渊不慌不忙地将描图纸收入贴黄匣,用火漆仔细封印,特意在封口处压出御史台特有的 "獬豸" 纹,火漆边缘还细心地印上了当日的干支印记。"吴经历来得正好," 他翻开《大吴工律》,朱砂批注在烛火下格外醒目,书页间还夹着刑部关于火漆违例的最新判例,"火漆私掺茶梗,按律匠人当斩,主官连坐。" 他突然举起鸿胪寺的密报,"而襄王府采购茶梗的文书,为何用的是工部特供的桑皮纸?这种纸张,按《文书规制》,非三品以上衙门不得使用!且文书落款日期处的火漆,边缘呈波浪状,与工坊登记的标准火漆封印纹路全然不同!"
吴勉的脸色微变,但仍强撑着气势:"王府采买,自有规矩,御史莫要越俎代庖!"
"规矩?" 谢渊冷笑一声,猛地掀开验漆吏的布帘,里面整齐摆放着数十个贴着不同年份标签的火漆样本盒,每个样本盒上都详细记录着来源、查验日期与经手官员。"这些来自不同年份、不同案卷的火漆,都检出云雾茶梗,且能拼出 ' 兴元 ' 密语。" 他的验印锥突然指向吴勉身后的吏员,"还有,他们袖口沾染的火漆痕迹,与襄王府火漆的朱砂配比、松烟浓度,完全一致!按律,这叫 ' 知情不报,同罪论处 '!更别说,这些火漆样本上的工坊印记,在工部登记名录里根本无迹可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立此时突然指着茶商账本上的斜线标记,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手中还握着从户部借来的度量衡标准尺:"大人!这些斜线间距,与《宗人府玉牒规制》记载的玉牒链节长度分毫不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