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军的调令。
谢渊摸向袖中的《大吴会典》,文书条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与残页上的茶渍显影相互印证。他忽然想起萧栎说过的话:"宁王的庄田,每一寸都浸着茶农的血。" 此刻手中的焦页,正是这句话的注脚。离开时,他用袖中短刀在断墙上刻下三道斜痕 —— 这是都察院暗桩的紧急信号,意味着 "证据确凿,速调卷宗"。
栖贤谷的雾渐渐散去,露出茶棚焦黑的梁柱,像具被剥去皮肉的骨架。谢渊知道,这些焦页焚痕,终将在文华殿的日光下显影,就像老茶农掌心的半月痕,终将成为权贵们的催命符。御史的笔尖已经蘸满焦土下的冤情,只待金殿鸣钟时,将这桩桩件件,化作震碎双鹤纹火漆的惊雷。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玄桢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