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里还留着采茶时的绿渍:"这道指印的主人,被私兵打断三根手指,却仍用断指按出血印;这道更小的指痕,属于她刚满七岁的弟弟,看见姐姐被拖走时,竟用乳牙在契约上咬出了血印。" 他的声音突然低沉,仿佛被什么东西梗住,"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火漆印,只知道按了手印,茶园就没了,阿爹阿娘就再也回不来了。"
殿外靴声如战鼓,萧栎的玄色披风带起穿堂风,腰间勘合符的铜铃与谢渊的心跳共振。谢渊注意到他进门时,袖口沾着宗人府地窖特有的霉味 —— 那是他们连夜整理证据时,沾在衣料上的气息。
"自永熙三年始," 萧栎呈上的黄册边角微卷,纸页间还夹着地窖的潮气,"庄田赋税记录的墨色始终未变,与《大吴会典》每年更易墨料的定例相悖。" 他的指尖划过墨色凝滞处,谢渊看见他指腹的薄茧 —— 那是多年批阅公文留下的印记,"这种逆时用墨的做法,就像在新墙上刷旧漆,看似能掩盖痕迹,却瞒不过日晒雨淋。"
户部尚书的脸浸满冷汗,谢渊看见他猛然转身时,后颈的汗珠顺着衣领滚入官服 —— 那是在鄱阳湖口追击私兵时,败将被擒前的慌乱模样。"阴阳封缄之术再精妙," 萧栎展开桑皮纸密信,边缘的毛边显示这是连夜赶制的副本,"也掩不住纸页间的茶渍。某曾走访十八堡茶农,他们说新茶的味道,和权贵们用来封口的毒药,都是一样的苦。"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自己再也无法掩盖真相,再也无法逃避罪责。那些曾经以为天衣无缝的阴谋,在谢渊面前,在证据面前,都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惩罚。但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是自己背叛了朝廷,背叛了百姓。
片尾
酉时阳光斜切殿内,将永熙帝的冕旒阴影投在谢渊面前,恍若天威临世。他望着御案上层层叠叠的证据,忽然想起李昭临终前,手指蜷缩着指向都察院的方向 —— 那只手曾握刀护主,此刻却永远停留在求救的姿态。
"谢卿可知," 永熙帝的声音轻如落雪,"弹劾奏章为何用半幅云纹笺?" 谢渊心中一凛,驿火中拼死抢出的民瘼图残页,边缘的云纹突然在脑海中清晰 —— 那是文渊阁专属的暗纹,每一道折痕都藏着中枢大员的密语。他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面上却依然平静:"臣只知,每半幅奏疏背后,都有百姓的血泪在流淌。"
"陛下明鉴," 谢渊重重叩头,额头抵着金砖上的獬豸纹砖雕,"臣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