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眉。当夏澜说到要保留传统农耕文化时,老人眼睛一亮。
"这个好!"他拍了下桌子,"咱村的老物件,犁啊耙啊,都收在祠堂后面,能摆出来!"
"对!"夏澜趁热打铁,"还可以请老一辈演示传统农具用法,让城里人体验..."
两人越聊越投机,油灯添了两次油,窗外的月亮都西沉了。最后,老村长合上村志,郑重地说:
"这事,我支持你。"
简单的五个字,却让夏澜如释重负。有了老村长的支持,旅游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不过,"老村长竖起一根手指,"得按规矩来。明天开村民大会,我来说服那些老顽固。"
第二天傍晚,村委会的大院里挤满了人。听说老村长要表态,连平时不开会的老人也来了。夏澜和沈毅站在前排,手心里全是汗。
老村长拄着拐杖走上台,环视众人,突然用烟袋杆重重敲了下桌子。
"吵什么吵!"他一声厉喝,嘈杂的会场顿时安静,"当年搞包产到户你们也这么嚷嚷!现在呢?谁家不是粮满仓?"
这记重锤砸得众人哑口无言。老村长颤抖着从怀里掏出那个小本子,递给身旁的会计:"念!"
会计清了清嗓子,大声读出红旗大队各户的旅游收入。每报一个数字,下面就响起一片惊叹。念完后,老村长又拿出红旗大队的集体账本——去年光旅游一项,就给大队增加了四千多元收入!
"四千块!"老村长声音洪亮,"能修两条水渠!能盖十间教室!能买多少化肥农药?"
台下开始窃窃私语。夏澜看到马大爷不停搓着手指,显然在计算自己能分到多少;李婶躲在人群后,眼睛却死死盯着会计手里的账本。
"我知道你们担心啥。"老村长语气缓和下来,"怕犯错误,怕被扣帽子。"他顿了顿,"所以我昨儿专门去了趟公社,请示了王书记。"
他掏出一张盖着红头的纸:"王书记说了,这叫'城乡交流',是政策允许的!只要不搞歪门邪道,堂堂正正挣钱,没人能说啥!"
这招太妙了!夏澜暗自佩服。老村长不仅用经济利益说服大家,还搬出了上级领导的"尚方宝剑",彻底打消了政治顾虑。
"现在,赞成试点的举手!"老村长高声宣布。
一只只手陆续举起,像一片小树林。夏澜粗略估计,至少有七成人支持。连李婶都半举着手,虽然脸上还带着不情愿。
"好!"老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