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特意去县武装部查了资料,这是文件。"
他拿出一份盖着红章的材料,老支书接过来,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屋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等着他的反应。
"嗯...确实..."老支书喃喃自语,眉头渐渐舒展,"可是..."
夏澜看出他动摇了,立刻乘胜追击:"这样吧,明天我包辆车,愿意了解的跟我去红旗大队实地看看,眼见为实!"
这个提议得到了响应。最终有二十多个村民报名,大多是年轻人,也有几个像马大爷这样思想相对开放的老人。
第二天一早,一辆租来的解放卡车载着考察团出发了。红旗大队离夏家村有四十多里路,一路上夏澜不停地给大家讲解旅游开发的各种模式。
到了目的地,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村口停着三辆大客车,一群穿着整齐的城里人正在导游带领下参观农田;几户人家的院子里摆着方桌,城里人围坐着吃饭;还有个临时集市,村民们在兜售各种土特产...
"那是...钱?"马大爷瞪大眼睛,盯着一个城里人递给农户的钞票。
夏澜笑着点头:"对,饭钱。一桌十块,那家今天已经接待三桌了。"
"三十块?!"马大爷的声音都变了调,"就做几顿饭?"
他快步走过去,凑近看那农户数钱,粗糙的手指忍不住摸了摸钞票,确认是不是真的。
考察团在红旗大队转了一整天。夏澜带着大家走访了参与旅游项目的农户,听他们讲收入变化;参观了他们的"学农田",看城里人如何笨手笨脚地插秧;甚至还蹭了一顿农家饭,亲身体验服务流程。
返程时,车上的气氛完全变了。马大爷兴奋地掰着手指算账:"要是咱家也弄两桌,一个月少说多挣三十块..."
"不止呢!"张小虎插嘴,"还有卖土特产的钱!我妈腌的咸菜可比红旗大队的好吃多了!"
夏澜和沈毅相视一笑。这次实地考察的效果比预期还要好,大多数村民的态度已经明显转变。
然而,老支书一路上却沉默寡言。直到下车时,他才把夏澜拉到一边:"阿桃啊,想法是好的,但...太冒险了。万一被扣上'资本主义'帽子..."
夏澜理解老人的顾虑。在这个思想尚未完全解放的年代,任何新事物都可能被上纲上线。
"老支书,您放心。"她轻声安慰,"咱们先小规模试点,就叫'工农交流活动',不搞大张旗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