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叫临县的县城。当回到百草堂,侯英道:“师傅,我去将这三株老叁去回春堂卖了。”随后就是梅念跟张景打了 声招呼,随着侯英进临县。
路上侯英道:“是不是很奇怪,这么好的药我们要出手?”
梅念点点头,侯英道:“这些可都是我们的经济来源啊,每次进山,这些好药都只有卖掉。因为那样我们才有钱从村民手中收购药材,虽然他们的药材很便宜,但是我们不能让他们白忙一场不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老叁对于我们来说用处不大,能用上老叁的都是达官贵人,老百姓用不起。”
梅念道:“为何不施与村民?若遇气血亏耗极重者,可用老山人参为药引。此参得山林灵气,补元固本之效甚佳,恰能引诸药入经,化精生血。乡亲们久病体虚,正需此等良药固本培元。”
侯英道:“非我等不愿,实乃村人若需以老山人参为药引时,多已病入膏肓。一则此参价逾千金,乡邻典衣卖田亦难敷用;二则百草堂需以此药换银钱,方能购寻常药材济世。此非医者薄情,实是山野贫民求生之困局 —— 纵有灵丹妙手,怎敌柴米贵于药石?这既是乡邻躲不开的劫数,也是我等医者的无奈之选。”
也许是此话题过于沉重,梅念没有回答,只是点点头,一时间,侯英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侯英道:“梅兄是懂医理的吧?”
梅念道:“曾经学过,但是不懂怎么判定病因,只懂得医理,识得药材。”梅念尤记得当初在寒风村,黎先生让梅念学习医理,认奇经八脉的时候,只是这些都成了往事,只留不时回想。
侯英道:“那就难怪了,许多时候,师傅一点就透,原来是学过啊!”
百草堂距离临县十来公里,两人走了半个时辰,两人来到了临县,直接奔向回春堂。侯英道:“门掌柜,这里有三株三十年左右的老叁,你看看,价值几许。”随后递上三株老叁。
门掌柜笑道:“侯英啊,你和你师傅施医回来了?你这几株品相上佳,我给你八十两白银吧。这位是?”
侯英道, ‘谢谢门掌柜,这是我们的客人。’,随后等着火计将银子给侯英
回春堂的掌柜没有压价,还给了略高的价格,也许是自己虽然不能像张景那样悬壶济世,但是佩服对方的行为。因此没有像别的商人那样,对侯英拿来的三株老叁进行压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去的路上,侯英道:“其实我们过得并不怎么好,每当没有银子,就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